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漂蕩的意思、漂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漂蕩的解釋

(1).在水上浮動。 唐 李商隱 《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詩:“此中真得地,漂蕩釣魚船。” 明 劉基 《解語花》詞:“羅幕掩數行清淚,一任他化作浮萍,漂蕩隨流水。”

(2).沖刷,沖。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江水一》:“有 亮 所造八陣圖,東跨故壘,皆纍細石為之……今夏水漂蕩,歲月消損,高處可二三尺,下處磨滅殆盡。”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三:“兩扇忽闢,大水漂蕩,盜皆溺死。” 明 唐順之 《與白伯倫儀部書》之二:“矢石馳驅,風波漂蕩,豈是人情所樂。” 清 劉大櫆 《張豹林墓志銘》:“先高祖厝在淺土,猝為山水所漂蕩。”

(3).沖沒,淹沒。《南史·齊紀下·廢帝東昏侯》:“八月乙巳,蠲遇水資財漂蕩者,今年調稅。” 宋 蘇轼 《徐州祈雨青詞》:“ 河 失故道,遺患及於東方; 徐 居下流,受害甲於他郡,田廬漂蕩,父子流離。” 清 任泰學 《質疑·周易》:“水流沙際,不免有漂蕩之患。”

(4).漂泊;流浪。 唐 杜甫 《偶題》詩:“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詩之三:“一别三年至一方,此身漂蕩隻殊鄉。”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生離》:“丈夫漂蕩今如此,卻話 巴 山夜雨時。” 清 孫枝蔚 《贈汪舟次》詩:“維餘漂蕩人,髮素血将枯。”

(5).猶蕩漾。形容景物美好。 唐 李商隱 《江東》詩:“今日春光太漂蕩, 謝 家輕絮 沉 郎錢。”

(6).飄飛;飄揚。 唐 李商隱 《流莺》詩:“流鶯漂蕩復參差,渡陌臨流不自持。” 清 洪昇 《長生殿·私祭》:“你看鶯亂飛,草正芳,恰好應清明雨漂蕩。” 巴金 《發的故事》:“他的歎聲不能夠沖破屋頂,又折了回來,怨憤地在房裡四處漂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漂蕩"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動詞,其釋義可依據權威詞典作如下解析:

一、物理層面的動态描述 指物體受外力作用在水面或空中漂浮移動。《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釋義為"隨水波動或風力作用而移動",例如:"秋葉在溪流中漂蕩"、"風筝順着氣流漂蕩"。該詞常與"浮萍""蘆葦"等意象搭配,構成古典詩詞中的常見意境。

二、社會人文的隱喻延伸 《漢語大詞典》引申為"居無定所,四處漂泊"的生存狀态,多用于描述人物流離失所或精神無所依托。如杜甫詩句"漂蕩雲天闊,沉埋日月奔",既描繪身世飄零,又暗含精神彷徨的雙重意境。現代語境中也可指代職場人士的頻繁遷徙狀态。

語言學角度分析,"漂"強調位移的被動性,"蕩"突出運動的持續性,二字組合形成兼具空間移動與時間綿延的複合意象。在古漢語語料庫中,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舟船漂蕩",至唐宋時期逐漸發展出比喻義。

網絡擴展解釋

“漂蕩”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含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隨波浮動
    指物體在水面上漂浮移動。例如:“漂蕩釣魚船”(李商隱《河清與趙氏昆季宴集得拟杜工部》詩)。此義項常見于描寫自然景象,如“小船在水中漂蕩”。

  2. 漂泊、流浪
    形容人生動蕩無依,如白居易詩句“自吾谪江郎,漂蕩三千裡”。杜甫也以“緣情慰漂蕩,抱疾屢遷移”表達漂泊之苦。

  3. 沖刷、沖沒
    指水流沖擊導緻淹沒或破壞,如《水經注》提及“夏水漂蕩,歲月消損”,蘇轼描述水災時用“田廬漂蕩”。

  4. 飄揚、蕩漾
    描述輕盈物體在空中或水面飄動,如“清明雨漂蕩”,或景物“漂蕩隨流水”的柔美動态(劉基《解語花》)。

二、文學與曆史用例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注意

如需更完整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水經注》《南史》及唐詩宋詞相關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把攔巴覽子赪柯醇風慈父詞譜盜簒大器晩成大權締連端兆敦課翻本反辭枋子凡賤趕場共和勾遷滾溜寒音黑脖溜粗黃序緩聲煥衍狐步舞晦伏醬清檢願桀竪寄質镌銘沮勸連枝比翼靈幌靈兔落魄羅紋忙怯怯美芹之獻面斤廟寝莫匪沐猴而冠骈偶巧言利口跂腳清耿耿窮兵黩武球壇羣藝人氣勝緣水份蘇子特卓停車汙吏五纑枭蛇鬼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