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事功的意思、事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事功的解释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 事业和功绩

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

详细解释

(1).指为国勤奋努力工作的功勋。《周礼·夏官·司勋》:“事功曰劳。” 郑玄 注:“以劳定国若 禹 。” 贾公彦 疏:“据勤劳施国而言。”

(2).功绩;功业;功劳。《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渔阳 傅容 在 雁门 有名绩,继 招 后,在 辽东 又有事功。” 宋 范成大 《外舅挽词二首》之一:“事功纔止此,物理故难量。”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 有明 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於讲学,余妄谓过之。” 陈毅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

(3).功利。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王之望 、 尹穡 ,翕然附和,更为务实黜虚、破坏朋党、趋附事功之説。” 清 唐甄 《潜书·良功》:“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 徐特立 《读书日记一则》:“只图个人的事功,谋个人的地位,这是自私自利者。”

(4).犹职责,任务。 汉 陆贾 《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郭沫若 《一个宣言》:“艺术的薰陶虽还未能普及于人寰,然而这正是我们继起者的事功,这正要赖我们继起者的努力奋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事功”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事功”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1. 本义:实际的功绩与成就

    • 指通过具体行动和实践所取得的实际功效、功业或成绩。它强调行动的结果和实效性,而非空谈或理论。《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释义为“功劳和成就”,如“事功卓著”即形容功绩显著。《汉语大词典》也明确其含义为“功绩;功业;功劳”。这体现了其最基础、最常用的含义,指代由具体事务产生的可见成果。
  2. 引申义:功利与效用

    • 在特定语境下,“事功”可引申指功利、实利或实际效用。这种用法常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色彩,可能隐含对过分追求实际利益而忽视道德原则的倾向(如“追求事功”)。这与儒家传统中“义利之辨”的讨论相关,有时会与“道义”形成对比。
  3. 哲学与思想史关联:事功之学

    • 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宋明理学中,“事功”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与“事功学派”(或称“功利学派”、“浙东事功学派”)紧密相连。以南宋陈亮、叶适为代表的事功学派,主张学问须有益于国计民生,强调经世致用、开物成务,反对空谈道德性命。他们倡导将道德理想(义)落实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实践(利)中,追求富国强兵、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事功”。(可参考《宋元学案》中对永嘉学派、永康学派的论述)。

例句示例:

权威来源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事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gōng,主要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功绩与成就
指通过实际行动取得的功绩、功劳或成就,强调务实精神与实际效果。例如《周礼·夏官·司勋》中记载“事功曰劳”,郑玄注解为“以劳定国若禹”,即通过勤奋治国建立功勋。郭沫若也曾用“继起者的事功”形容需要通过努力实现的功业。

2. 扩展含义:职责与任务
在特定语境下,“事功”可引申为职责或任务。例如《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提到傅容“在辽东又有事功”,此处指其履职期间完成的功业。

3. 哲学与历史语境:功利与实践
在思想史中,“事功”常与“义理”相对,强调现实功利与实践成果。南宋永嘉学派主张“事功之学”,认为学问应服务于社会实际需求。现代学者陈毅的诗句“报答立事功”也体现了这一务实精神。

4. 文学与例句

总结
“事功”一词涵盖功绩、职责、实践精神等多重内涵,既有历史经典中的治国功勋,也包含现代语境下的务实价值观。其核心始终围绕“通过行动实现实际效益”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迸点拨转不可理喻车两城门楼迟夷出按慈息稻畦帔點筆雕鸢方徼飞炧凤屏寡劣贯花锅底国职好缺后方见端机车集德戒勅九鼎军都靠近辽隔门前人妙珍民牧疲惫不堪匹处潜虬綦迹倾藿磬口梅倾巧清越请嘱裙裤柔蔬腮庞生埋生炁神精神清气爽神童疏舛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书刊号说参请祀曲襚衣炭妇委国喂养卧鹿消中鰕须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