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hievements and successes] 事业和功绩
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
(1).指为国勤奋努力工作的功勋。《周礼·夏官·司勋》:“事功曰劳。” 郑玄 注:“以劳定国若 禹 。” 贾公彦 疏:“据勤劳施国而言。”
(2).功绩;功业;功劳。《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渔阳 傅容 在 雁门 有名绩,继 招 后,在 辽东 又有事功。” 宋 范成大 《外舅挽词二首》之一:“事功纔止此,物理故难量。”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 有明 事功文章,未必能越前代,至於讲学,余妄谓过之。” 陈毅 《示丹淮,并告昊苏、小鲁、小珊》诗:“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
(3).功利。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王之望 、 尹穡 ,翕然附和,更为务实黜虚、破坏朋党、趋附事功之説。” 清 唐甄 《潜书·良功》:“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 徐特立 《读书日记一则》:“只图个人的事功,谋个人的地位,这是自私自利者。”
(4).犹职责,任务。 汉 陆贾 《新语·辅政》:“邪臣好为诈伪,自媚饰非,而不能为公方,藏其端巧,逃其事功。” 郭沫若 《一个宣言》:“艺术的薰陶虽还未能普及于人寰,然而这正是我们继起者的事功,这正要赖我们继起者的努力奋勇。”
“事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hì gōng,主要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1. 基本含义:功绩与成就
指通过实际行动取得的功绩、功劳或成就,强调务实精神与实际效果。例如《周礼·夏官·司勋》中记载“事功曰劳”,郑玄注解为“以劳定国若禹”,即通过勤奋治国建立功勋。郭沫若也曾用“继起者的事功”形容需要通过努力实现的功业。
2. 扩展含义:职责与任务
在特定语境下,“事功”可引申为职责或任务。例如《三国志·魏志·牵招传》提到傅容“在辽东又有事功”,此处指其履职期间完成的功业。
3. 哲学与历史语境:功利与实践
在思想史中,“事功”常与“义理”相对,强调现实功利与实践成果。南宋永嘉学派主张“事功之学”,认为学问应服务于社会实际需求。现代学者陈毅的诗句“报答立事功”也体现了这一务实精神。
4. 文学与例句
总结
“事功”一词涵盖功绩、职责、实践精神等多重内涵,既有历史经典中的治国功勋,也包含现代语境下的务实价值观。其核心始终围绕“通过行动实现实际效益”展开。
事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包含了“事”和“功”两个部分。下面将对该词的部首、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分析。
《康熙字典》将“事”归类于“亅”部,它的总笔画数为5;《康熙字典》将“功”归类于“力”部,它的总笔画数为5。
“事功”一词主要用于描述人们在工作或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安常八都鲁边客伯落长不周不做肉鸧鸹策免长檄驰企赤洒洒促景打并旦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飜涌翻查腓肠肌風和日麗风栉雨沐桻子腹尺附缀改姓更名冠山戴粒国具花间集火上添油唧唧喳喳口涎拉呱儿练丁量决流润龙骸露积论帖率钱梅花坑偏提漂坠契家青箱传学弃如敝屣阙乏赛愿神锦衾设戎湿挝挝霜英说辞説泛桃笙铜生斯穨坏污损相思子下晌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