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氓俗的意思、氓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氓俗的解释

民俗。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三:“自氓俗浇弛,法令滋彰。”氓,一本作“ 萌 ”。 南朝 梁 陆云公 《太伯碑》:“夫至仁至德,垂风垂化。内修训范,外陶氓俗。” 宋 梅尧臣 《和王仲仪咏瘿二十韵》:“氓俗虽丑乖,教令日修整。”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且夫公卿大夫,修仁义,躬教化,以导氓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氓俗"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古汉语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氓"在《说文解字》中解作"民也",段玉裁注云"自他归往之民谓之氓",特指迁徙定居的百姓。而"俗"在《礼记·曲礼》中定义为"习也",郑玄注"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指代群体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二、语义内涵 该词在典籍中多指代两类概念:

  1. 庶民阶层的礼俗形态,如《汉书·艺文志》载"采风俗,定氓俗",强调对民间生活方式的系统整理
  2. 未受教化的原始民风,王夫之《读通鉴论》评"氓俗之偷,非独民之罪也",揭示其蕴含的质朴性与局限性双重特征

三、现代应用 在当代汉语研究中,该词主要用于民俗学领域,特指未被官方意识形态完全整合的民间传统,如费孝通《乡土中国》中论及的"氓俗社会"概念,强调其自发性与传承性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氓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古义与现代引申义综合理解:

一、古义解析(读音:méng sú)

  1. 基本释义
    指“民俗”或“民间风俗”,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社会风气或大众习性。例如:

    南朝梁·陆云公《太伯碑》提到“外陶氓俗”,即通过教化影响民俗。

  2. 构词与字义

    • 氓(méng):古义为“民”,特指普通百姓或外来移民(如《孟子》中“愿受一廛而为氓”)。
    • 俗(sú):指风俗、大众化的行为习惯。
      二者结合强调社会基层的群体性文化特征。

二、现代引申义(读音:máng sú)

  1. 衍生含义
    现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庸俗、粗鄙”的行为态度,含贬义,如形容缺乏修养或低俗的言行。

  2. 读音变化

    • “氓”读作“máng”时,常与“流氓”关联,指无业游民或品行不端者,因此“氓俗”可能被赋予负面色彩。

三、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说文解字》或《古代汉语词典》等专业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白晶晶薄暝霸世八月春髌骨碧铜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宁不韵赤笔书川祇啜茗聪耳大老粗大名鼎鼎大前天雕栏玉砌定远侯杜口絶言凤茸高义钩缘子过则勿惮改含牙戴角患气华中荟萃回屏胡葭护师降情蛟眉榘度可的松冷暖玉詅符卖懒梅花叠泌瀄内帑蓬莱阁僻澁气岸秦晋戎服镕写散放射蝨诗联霜飇颂磬苏复锁骨鲐腹搯膺托庇土坪危栏兀突突弦外之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