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奠的意思、布奠的详细解释
布奠的解释
(1).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礼记·曾子问》:“布奠於宾,宾奠而不举。” 郑玄 注:“布奠,谓主人酬宾,奠觶於荐北。” 孔颖达 疏:“主人酌西方之尊以酬宾,主人尊爵于宾之荐北,宾取爵东面,奠于荐南,所谓布奠於宾也。”
(2).谓陈列祭品。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布奠倾觴,哭望天涯。”
词语分解
- 布的解释 布 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布帛。布衣。 古代的一种钱币。 宣告,对众陈述: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 分散到各处:散布。遍布。星罗棋布。 流传,散播
- 奠的解释 奠 à 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奠酒。 稳固地安置:奠都(?)。奠基。奠定(使稳固安定,如“奠奠基础”)。 笔画数:; 部首:大;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布奠"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祭祀或丧葬仪式中的一种礼仪程序。其核心含义如下:
一、本义:陈列祭品以行祭奠
- "布" 在此意为陈列、布置、铺陈。
- "奠" 指祭奠、献祭,特指将酒食等祭品供奉于神位或灵前。
- 合义:指在祭祀或丧礼中,将酒、食物等祭品按礼仪规定陈列、安放在神位或灵柩前的行为。这是整个祭奠仪式中一个具体的、可视的步骤。《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陈列祭品以行祭奠" 。
二、引申义:指代祭奠仪式本身
- 由于"布奠"是祭奠活动中非常关键和标志性的环节,因此这个词有时也被用来泛指整个祭奠仪式或行为。例如,在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时,可能会说"为之布奠"。
三、应用场景与文化背景
- 古代祭祀礼仪:在《仪礼》等记载古代礼仪的典籍中,"布奠"是祭祀祖先或神灵时必不可少的程序。它体现了古人对礼仪规范的高度重视和对逝者/神灵的敬奉。在《仪礼·士丧礼》等篇目中,详细记载了丧葬仪式中"布奠"的具体位置、顺序和方式 。
- 丧葬仪式:在丧礼中,"布奠"特指在灵柩前或墓前陈设酒食等祭品进行祭拜。唐代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描述的"布奠倾觞,哭望天涯",生动描绘了战后祭奠亡魂的场景,这里的"布奠"即指设酒食祭奠 。
- 文学表达: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布奠"常被用来营造庄严肃穆的祭祀氛围或表达深沉的哀思。
四、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日常交流中,"布奠"一词已较少使用,主要存在于对古代礼仪、历史文献的研究或描述,以及一些庄重书面语或特定仪式(如某些传统祭祀活动)中。其含义基本保留了古代的核心内容。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对"布奠"的词条释义为"陈列祭品以行祭奠",是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定义 。
- 《仪礼》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其中《士丧礼》、《既夕礼》等篇详细记载了古代丧葬礼仪,包含了"布奠"的具体操作流程,是理解该词原始语境的重要文献依据 。
- 李华《吊古战场文》 (唐代文学作品):文中"布奠倾觞"是运用该词的著名文学实例,展现了其在古典文学中的生命力 。
网络扩展解释
“布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方面:
一、基本释义
-
古代大夫家祭时酬答宾客之礼
指在祭祀活动中,主人向宾客敬酒并放置酒器的礼仪环节。这一行为体现了对宾客的尊重,属于周代礼仪制度的一部分。
-
陈列祭品
指在祭祀或典礼时摆放祭品的行为,强调仪式的庄重性和规范性。
二、详细解释
-
礼仪背景
根据《礼记·曾子问》记载,“布奠於宾,宾奠而不举”,即主人将酒器(觶)放置在宾客的席位北侧,宾客则取酒器后放置于席位南侧,完成这一互动礼仪(郑玄注、孔颖达疏)。
-
文学用例
唐代李华在《吊古战场文》中写道:“布奠倾觴,哭望天涯”,此处“布奠”指战争后人们陈列祭品、悼念亡者的场景,凸显悲怆氛围。
三、文化延伸
- 词源背景:部分文献提及“布奠”可能与古代君主武成布置祭坛的传说相关,但此说法多见于文化解释,非直接词义来源。
- 应用场景:多用于描述祭祀、丧礼或庄重仪式中的礼仪行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礼记》原文或唐代文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安淳安下跋印冰蠒不恪怅惆禅理尺寸之地撺红淬濿当头对面搭桌电绕璇枢钓鳌竿刁墨蹀跇二龙戏珠二神符券腹围附葬高阳酒徒何繇简重结揽阶溜敬老怜贫就道九鲤湖机织布遽宁客满栏柜连理襦陵衡柳家新样蹓鸟绵剧名烟鸟瞰鸟戏朴略皮黄凭恃强食靡角黥刑蚯蚓窍琦行日夜警戒揉辐润笔花散诞沙府什麽试茗铁山碎通行马牌瓦甑宪访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