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local civil corpsman] 旧时壮丁,归团防机构管辖
“团丁”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细微差异,以下为详细解释:
团丁(tuán dīng)指旧时由地方团防机构管辖的壮丁,主要用于维持地方治安或执行军事任务。这一群体常见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属于地方民兵性质的武装力量()。
“团丁”主要作为历史词汇使用,描述特定时期的地方武装人员。若需进一步了解其组织架构或具体案例,可参考地方志或近代军事史料。
团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着团结和丁这两个意思。团丁的意思指的是人们团结一心、协力合作的状态。
团字的部首是囗,笔画数为3;丁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数为一。
团丁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孙丑下》这篇古代文献。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到:“乐的动古之道,和的调古之语,朝生暮死,团丁如宾,鸟兽参争,不田而食。”可以看出,团丁在这里用来形容人们和睦相处、团结一致的状态。
团丁在繁体中的写法为團丁。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团字的古时候写法为“犭攵単”,丁字的古时候写法为“一丁”。可以看出,团字在古时候写法中有一个与丁字相似的部分。
1. 各国人民要团丁一心,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2. 在合作中,我们要保持团丁的精神,共同取得更大的成功。
1. 团丁精神
2. 团丁合作
3. 团丁奋斗
4. 团丁一致
1. 团结
2. 合作
3. 互助
1. 分裂
2. 冲突
3. 敌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