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判教的意思、判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判教的解释

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隋 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十:“圣人布教各有归然,然诸家判教非一。”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辨教就是判教,因为当时的大乘是作为佛教全体中的一员了,就应依判教方法,辨明某一大乘在全体中应该占有什么地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判教(pàn jiào)是佛教术语,指对佛陀一生所说的各类经典教法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判别和会通,旨在解决不同经典在教义、修行次第上的差异与矛盾,确立本宗派所依经典的最高地位。其核心在于通过教相判释(教判),构建完整的佛学体系。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分层阐释:


一、汉语字义解析

  1. 《说文解字》释为“分也”,引申为“判别”“裁定”。在佛教语境中,特指对教法深浅、权实(方便与究竟)的区分。

  2. 指佛陀的言教(经、律、论三藏),即佛教教义体系。

    合称“判教”,即通过分析判别,确立佛典的层次结构与核心宗旨。


二、佛教释义与历史背景

判教源于印度佛教对经典融通的需求,在中国隋唐时期发展为宗派立论基础。主要体现为:

  1. 目的性

    调和《阿含经》《般若经》《法华经》《涅槃经》等教义差异,如天台宗智顗提出“五时八教”,将佛陀一生说法按时间、内容分层归类。

  2. 方法论

    以“四悉檀”(世界、为人、对治、第一义)为标准,判定某部经典属“权教”(方便法门)或“实教”(究竟真理)。

  3. 宗派性

    华严宗判“五教十宗”,唯识宗分“三时教”,均通过判教确立自宗理论至高点。


三、权威释义参考

  1.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判教,谓判别佛一代教法之浅深先后也。”

    来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1年修订版,ISBN 978-7-80569-234-2。

  2.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指出判教是“中国佛教宗派为自宗所依经典争取正统地位的理论工具”。

    来源:中华佛典宝库电子版(www.fodian.net)。

  3. 《大正藏·法华玄义》(卷十)

    天台宗文献载:“判教者,判释如来一代教相,令无壅滞。”

    来源:《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3册,No. 1716。


四、现代延伸意义

在广义语境中,“判教”可引申为对复杂理论体系进行分层梳理与价值定位的方法,常见于哲学、文化比较研究领域。

注:本文释义综合佛教典籍、权威辞书及学术研究,核心来源均标注可查证出版物或学术平台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判教是佛教术语,指对佛教经典进行分类、判定其义理深浅及地位高下的系统性方法,主要用于调和不同典籍间的理论差异,确立宗派思想体系。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内涵

判教又称“教判”或“教相判释”,其目的是根据佛经的义理深浅、宣讲时间、受众根器等因素,对庞杂的佛教经典进行体系化梳理,以明确各经典的地位和核心思想。例如,天台宗智顗提出“五时八教”判释系统,将佛陀一生说法分为五个阶段,并依教法形式分为八类。

2.起源与发展

3.方法与目的

4.影响与意义

5.代表案例

如需更完整的学术研究,可参考《妙法莲华经玄义》或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恡爱忍百慕大群岛百依百随部院策罢常规武器成名成兆才瞋视赤制床婆子楚郊定名笔鹅鸭行夫差扶举孤远行政复议好爵洊逼肩贩狡慧迦卫激犯惊痫禁阙居盈跨子来纪连衔醴杯詈语啰唣厖蒙铆工凭中聘期囷廪日暮道远叡喆若隐若显深墨适情丝瓜苏杭坛子特奏名填引同处恫忧头颊兦聊万寿圣节玩易婉瘱晚阴文章海消遣洗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