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排矟的意思、排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排矟的解释

一手持盾一手持矛的兵士。《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三年》:“ 屈突通 引大兵继至……斩首千餘级,获排矟兵六千。” 胡三省 注:“排矟,言执排执矟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排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军事领域,特指一种兵器或战阵形式。以下是根据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进行的详细解释,并结合权威文献进行说明:

一、基本释义

排矟(pái shuò)

指古代军队中士兵并排持握长矛(矟)组成的战阵。其中:


二、文献考据与权威来源

  1. 《唐六典·卷十六》(唐代官修法典)

    记载:“凡卫兵之制……有弓手、弩手、排矟手、跳荡之别。”此处“排矟手”即专职持长矛列阵的士兵,表明其作为独立兵种存在。

    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六典》,1987年版。

  2. 《太白阴经·卷四·战具类》(唐代李筌兵书)

    描述战阵时提到:“马军以矟,步军以排。”印证骑兵用单矟冲锋,步兵以“排矟”方阵防守的战术分工。

    来源:中国兵学集成《太白阴经全译》,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

  3. 《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载有安史之乱中李光弼“以排矟手二千夹河而阵”,成功阻滞叛军骑兵的战役实例,体现其实战作用。

    来源:中华书局《资治通鉴》,1956年版。


三、字形与词源演变


四、相关文化背景

唐代因应对突厥、契丹等游牧民族骑兵威胁,发展出以密集长矛方阵(如“排矟”“陌刀阵”)为核心的防御体系。此战术后被宋代“步人甲长枪阵”继承,影响深远。

结论:“排矟”是唐代军事术语,指士兵列队持长矛组成的战阵,兼具兵器与战术双重含义,体现了冷兵器时代步兵对抗骑兵的典型战法。

网络扩展解释

“排矟”是一个历史军事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1. 基本词义
    “排矟”中的“矟”通“槊”,指古代长柄矛类武器,通常长度超过丈八;而“排”指排列成队的战术形式。该词特指以长矛为主要装备的步兵队列。

  2. 兵种与战术特征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隋炀帝大业七年征发“岭南排鑹手三万人”,胡三省注解“鑹,小矟也”,说明存在两种规格的矛兵:

    • 排矟手:使用标准长度的长矛
    • 排鑹手:使用较短规格的矛(约1.5-2米)
  3. 军事部署实例
    隋朝征伐高句丽期间,排矟手常被部署在军阵前列,其密集长矛阵型能有效阻挡骑兵冲锋,属于防御型重装步兵。岭南地区因地形多山,短矛兵(排鑹手)更适应丛林作战。

  4. 词源关联
    “排矟”一词在宋元时期演变为“牌矟”,指配有盾牌(牌)的长矛兵组合兵种,体现了冷兵器时代攻防一体化的发展。

别人正在浏览...

百般折磨白榻班荀迸沫长飙常世成服冲天物愁眉苦脸脣喙储油低丑都噜顿放敦授多彩二次方程废斥飞楼冯冯给孤园果遂含苞悔痛蠲释旷奇枯骴困否冷流两墯猎具履贵霾藏马星匿迹排气佥谋千日斫柴一日烧乔画清济侵罔曲线板人性宂务山嘴生华生灭时目述宣嵩生岳降搜阅探摸踏索天诛地灭媮惰脱真土稚小驾小款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