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叹词。犹今言罢了。《公羊传·僖公元年》:“ 奚斯 不忍反命于 庆父 ,自南涘,北面而哭。 庆父 闻之曰:‘嘻,此 奚斯 之声也,诺已。’” 何休 注:“诺已,皆自毕语。”
(2).承诺与否。《管子·形势》:“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
“诺已”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表示失望或无奈的感叹,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罢了”。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公羊传·僖公元年》中庆父对奚斯的回应:“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已!”。何休注解“诺已”为“皆自毕语”,即表达一种自我终结的感叹语气。
指对承诺的接受或拒绝,即“承诺与否”。例如《管子·形势》中提到:“圣人之诺已也,先论其理义,计其可否。义则诺,不义则已。”,强调承诺需基于道义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公羊传》《管子》相关章节,或通过查字典工具(如、6)查阅更多例句。
《诺已》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下面将对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介绍。
《诺已》的意思是答应了就要做到,言出必行,不言而喻。
《诺已》的第一个字是“讠”,属于部首讠,它有3个笔画;第二个字是“己”,属于部首己,它有3个笔画。
《诺已》源于《论语·子罕篇》,其中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要以自己为标准,言出必行。后来,人们将“诺已”作为一个词使用,表示答应了就要做到。
《诺已》的繁体字是「諾已」。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诺已的古体字为「訥巳」。
他答应了要来帮忙,现在却推卸责任,真是没有诺已之心。
诺言、诺约、诺诺有诺
言出必行、一诺千金、兑现承诺
言而不行、食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