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名。亦名 阁门河 ,今名 大通河 。源出 祁连山脉 东段 托来南山 和 大通山 之间,东南流经 甘肃 、 青海 边境,在 民和县 享堂 入 湟水 。《汉书·地理志下》:“ 金城郡 …… 浩亹 , 浩亹水 出 西塞 外,东至 允吾 入 湟水 。” 颜师古 注:“浩音誥。 浩 ,水名也。亹者,水流峡山,岸深若门也……今俗呼此水为 閤门河 ,盖疾言之,浩为閤耳。”
“浩亹”是一个古水名,现称为大通河,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浩亹(hào wěi)是古代对今大通河的称呼,又名“阁门河”。它发源于祁连山脉东段的托来南山与大通山之间,向东南流经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最终在青海省民和县享堂汇入湟水。
地理特征
该河属于黄河支流湟水的上游水系,历史上是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之一,流经区域多山地峡谷,具有典型的高原河流特征。
名称演变
“浩亹”为汉代旧称,现代更名为大通河,可能与河流流经青海大通县有关(需进一步考证)。
由于当前搜索结果权威性较低,建议通过《水经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权威文献或地理志核实更详细的历史沿革与地理信息。
浩亹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广大如云彩般壮丽的景象或气势磅礴的样子。
浩亹的部首是水字旁(氵)和耳字旁(耳),共有19个笔画。
浩亹这个词是由古代汉字发展演变而来,它的繁体字形为浩彌。
在古代,浩亹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的古字形为“浩溈”,下面是一个示例:
例句:浩溈大海,波涛汹涌。
1. 海浪奔涌,掀起了浩亹的波澜。
2. 山川壮丽的景象令人心生浩亹之感。
3. 集体合唱时,千人齐声唱响,气势浩亹。
1. 浩亹万象
2. 浩亹磅礴
3. 浩亹动人
4. 浩亹壮观
1. 宏伟
2. 壮丽
3. 雄伟
4. 壮观
1. 狭小
2. 平静
3. 普通
4. 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