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貍之一种,肉味鲜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洪州 有牛尾貍,肉甚美。” 宋 苏轼 《送牛尾貍与徐使君》诗:“泥深厌听鸡头鶻,酒浅欣尝牛尾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貍》:“貍有数种……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
“牛尾狸”是汉语中的一个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牛尾狸指貍(狸)的一种,其特点是尾部形似牛尾,肉质鲜美。拼音为niú wěi lí。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牛尾狸又称玉面狸,因面部白色、尾似牛尾得名。其习性喜攀树食果,冬季肉质肥美,常被腌制为珍品,且有醒酒功效。
现代词典中,牛尾狸多被归类为哺乳动物,属灵猫科,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现因过度捕猎已较为罕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生物学分类,可参考《酉阳杂俎》《本草纲目》等文献来源。
牛尾狸是指一种生活在东南亚地区的哺乳动物,科学名称为“亚洲森林狸”,属于哺乳动物门、犬形目、貉科。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牛尾狸的中文名称“牛尾狸”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为“牛”和“狸”,共计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牛尾狸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于《尔雅·释兽》一书中。在繁体字中,牛尾狸用「牛尾貍」来表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牛尾狸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找不到古代写法的确切资料,无法给出具体的古代写法。
例句:
1. 在东南亚的森林中,常见到牛尾狸这种小型猫科动物。
2. 牛尾狸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树洞中休息。
组词:
1. 狸猫:指狸科动物的一种。
2. 狸子:指小型狸科动物。
3. 尾巴:指动物身体后部延伸的一部分。
近义词:
1. 狐狸:一种犬科动物。
2. 貉:一种中等体型的有爪哺乳动物。
反义词:
1. 狗:一种常见的家养动物,属于犬科。
2. 猫:一种常见的家养动物,属于猫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