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道;岂可。《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七岁读《论语》,志在书传,母常非之,曰:‘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寧当学博士邪!’”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寧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誑误将来,何所索乎!” 宋 范成大 《秋芸有春绿》诗:“清霜早晚至,何草不能黄?寧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
“宁当”是古汉语中的副词性词组,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读音:nìng dāng(现代汉语多读作níng dāng)
核心含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岂可」,用于否定某种行为或观点的合理性。
《东观汉记》记载邓皇后母亲的话:
「当习女工,今不是务,宁当学博士邪?」
译为:应当学习纺织刺绣,现在不专心做这些,难道要去学博士的学问吗?(表达对女儿读书行为的否定态度)
葛洪《抱朴子》中的反问:
「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
意为:岂可编造虚假文章,用不可能实现的事欺骗后人?
需注意与成语「宁缺毋滥」(宁愿缺少也不降低标准)的差异:
现已较少单独使用,但在仿古语境或方言中偶见。例如云南晋宁方言中保留类似反问用法。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用例,可参考《东观汉记》《抱朴子》等文献来源。
宁当是一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下面将对宁当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解释。
宁当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宁愿做,宁可做的意思。表示主动选择或者倾向于承担某种不太好的后果或者不愉快的事情。
宁(宀、宀、宀)当(聿、冂、一)
宁当最早出自《论语·里仁》一书。后来在古代文学作品、诗词中广泛使用。
寧當
宁当在古时候的写法稍有不同,可以写作宸當、寧當等。
1. 我宁当鸡头,不做凤尾。
2. 宁当第一把罗刹,不做第二把菩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可...
宁死不屈。
宁愿、宁肯
宁愿、宁肯的反义词是宁可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