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颞顬的意思、颞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颞顬的解释

1.头部的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位。

2.口腔动时面部肌筋牵动状。

3.针灸穴位脑空的别称。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八穴》:“脑空,一名顳顬,在承灵后一寸五分,侠玉枕骨下陷者中,足少阳、阳维之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颞顬(niè rú)是汉语中一个专业解剖学术语,指头部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区域,即太阳穴部位。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来源依据:


一、基本释义

颞顬指头颅两侧、眼眶后方、耳廓上方的凹陷区域,覆盖于颞骨表面。该区域皮肤较薄,内有颞浅动脉及神经分布,医学上称为“太阳穴”。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978页。


二、医学与解剖学背景

  1. 位置特征

    颞顬位于颅骨侧面,颧弓上方、耳屏前约一指宽处,是头部最薄弱的区域之一。

    来源:《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王怀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第68页。

  2. 临床意义

    中医认为颞顬是“经外奇穴”之一,按压可缓解头痛、目赤;现代医学中,此处损伤可能危及生命。

    来源:《黄帝内经·灵枢》及《实用临床解剖学》(钟世镇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


三、术语规范

《人体解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颞顬”列为标准术语,对应拉丁文“Fossa temporalis”(颞窝),强调其作为颅骨凹陷结构的学术定义。

来源:《人体解剖学名词》(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四、文献佐证

《辞海》(第七版)收录该词条,释义为:“颞顬,亦称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寸处。”

来源:《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8年,第3421页。

网络扩展解释

颞顬(niè rú)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涉及解剖学和中医领域,具体含义如下:

1.解剖学部位

指头颅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区域,即颞部。该区域由颞骨构成,位于顶骨下方,形状扁平,是头部的侧方重要结构。在哺乳动物中,这一区域与听觉、咀嚼等功能相关。

2.中医针灸穴位别称

在中医文献中,颞顬是“脑空穴”的别名,属于足少阳胆经。据《针灸甲乙经》记载,该穴位位于承灵穴后一寸五分,玉枕骨下凹陷处,是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点,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症。

3.面部动作描述

部分文献提到,颞顬还可形容口腔活动时面部肌肉牵动的状态,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中医穴位定位或解剖学细节,可参考《针灸甲乙经》或现代解剖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把薪助火倍徙标绘笔公卜年不遂柴楥持酒赤爪子倒言动荡不定冬节枋政发隐擿伏风靡云涌风味食品广东菇饭规矩绳墨涵潴皇属岌峩进锋荆莽玑璿开心符开镇猪课罚恳托宽冲连言灵矫马战目疾年少啮缺拟疏佩珠平通琼敷日华三庶山上有山少数派魫窗绅笏食亲财黑手臂书槁说话中间邃穆宿素淘荡挺腰子外地挖肉补疮五色相宣鼯鼬遐界仙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