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屦的意思、芒屦的详细解释
芒屦的解释
芒鞋。 宋 苏轼 《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 清 吴伟业 《赠同年嘉定王进士》诗之二:“彊饭却扶芒屨健,高歌脱帽酒杯狂。”参见“ 芒鞋 ”。
词语分解
- 芒的解释 芒 á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像芒的东西:光芒。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笔画数:; 部首
- 屦的解释 屦 (屨) ù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屦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 * ,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 践踏。 古同“屡”,接连着。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芒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áng jù,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1.基本释义
- 字面构成:由“芒”(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和“屦”(古代麻、葛制成的鞋)组成,字面指用芒草编织的鞋。
- 引申义:比喻人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的形象,强调不注重外表修饰。
2.文化内涵与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生活简朴或随意邋遢的状态,如古诗词中“芒鞋”“芒履”多指隐士或贫寒者的装束。例如:
- 苏轼《梵天寺见僧守诠小诗次韵》:“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 王守仁《龙潭夜坐》诗:“草露不辞芒屨溼,松风偏与葛衣轻。”
- 现代语境中,可用于委婉批评他人仪表不整,或自谦生活简朴。
3.相关词语
- 如“遗簪坠屦”“天冠地屦”等,均与服饰、身份相关的成语。
4.权威性补充
- 《说文解字》释“芒”为草端细刺,《汉典》进一步说明其代指植物尖刺,与“屦”结合后更凸显粗陋之意。
建议:若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芒屦的意思
《芒屦》是一种古代汉字,它表示一种由芒草制成的凉鞋或草鞋。芒屦的设计简单,透气性好,常用于夏季防止脚透气。
拆分部首和笔画
芒屦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履”,艹(草)作为左边的部首,履(鞋)作为右边的部首。芒屦总共有10画,其中艹部有3画,履部有7画。
来源和繁体
芒屦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这是一本记载古代汉字意义和构造的字典。繁体的芒屦字形与简体基本相同,只是在履部下方增加了一个“几”字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芒屦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它由芒草的草字旁和鞋子的履字旁组成,芒字旁采用“艹”代替现在的“艹”,履字旁则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
1. 夏日炎炎,他穿着芒屦到田地里劳作。
2. 她用芒屦踏着柔软的沙滩,享受着夏日海风。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芒草、芒香、芒刺、芒果、草屦、凉鞋。
近义词:麻鞋、草鞋。
反义词:皮鞋、绒靴。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