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思云车兮 沅 北,望蜺裳兮 澧 东。” 唐 陈子昂 《送中岳二三真人序》:“蜺裳眇然,冥壑独立。”参见“ 霓裳 ”。
关于“蜺裳”一词,现存文献中并无明确且权威的释义,可能存在以下情况需注意:
可能的混淆或讹误
根据提供的搜索结果,中提到的“襜裳”(chān cháng)指围裙,可能与“蜺裳”字形相近而混淆。“蜺”与“襜”字形差异较大,但需确认用户是否输入有误。
“蜺”与“霓”的关联
“蜺”可通“霓”,指副虹(双彩虹中外侧较暗的一层)。古典文献中常见“霓裳”,如《霓裳羽衣曲》中的仙人之衣,或代指飘逸华美的服饰。若“蜺裳”为“霓裳”的异写,则可解释为“如虹彩般绚丽的衣裳”,多见于诗词意象。
建议核实与补充
由于目前无直接文献佐证“蜺裳”的独立含义,建议用户:
若有其他线索,可补充分析后更新解释。
蜺裳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蜺和裳。
蜺的部首是虫字旁,总共有7画;裳的部首是衣字旁,总共有8画。
蜺裳这个词来源于《诗经·齐风·蜺姑》:“綦鹢采葳,蜺姑裳衣,岂曰无衣?蔽芾之宜。”意思是说蜺姑穿着美丽的裳衣,岂能说没有衣物呢?这里的蜺裳指的是一种古代女性常穿的裙子。
蜺裳的繁体字为螭裳。
在古时候,蜺裳的写法略有不同,蜺的上方曾加一个“尼”字旁,裳的下方曾写成“巾”字旁。
她穿着一袭华丽的蜺裳,在人群中独树一帜。
蜺裳没有常见的组词。
蜺裳的近义词可以是裙子、长裙。
蜺裳的反义词可以是裤子、短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