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女御。宫中女官。《列子·汤问》:“王以为实人也,与 盛姬 内御并观之。”
(2).侍女。《仪礼·既夕礼》:“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浴。” 郑玄 注:“内御,女御也。” 贾公彦 疏:“以妇人称内故,以女御为内御。妇人不死男子之手,故知内御,女御也。天子八十一御妻亦曰女御,与此别也。”
(3).指内侍之官。《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 尹知章 注:“谓内侍之官也。”
(4).谓与妇人同房。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三年丧不内御,礼之禁也。”《南史·后妃传上·宋顺陈太妃》:“ 明帝 素肥,晚年废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輒取以入宫。”
“内御”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宫中女官(女御)
指古代宫廷中的女官职位,负责侍奉君主或管理后宫事务。例如《列子·汤问》提到“与盛姬内御并观之”,此处的“内御”即指女官。这一解释在高权威性来源中被多次引用。
侍女
在《仪礼·既夕礼》中记载:“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浴”,郑玄注解“内御”为侍女的角色,特指负责丧仪的女性侍从。
内侍之官
广义上也指宫廷内的侍从官员,如《管子·五行》中提到“左右士师内御”,尹知章注为“内侍之官”。
与妇人同房(引申义)
部分文献中,“内御”引申为与女性同房的隐晦表达,如三国嵇康《答难养生论》提到“三年丧不内御”,以及《南史》中记载帝王因疾病“不能内御”。这一用法多见于礼仪或历史事件的描述。
内御(nèi yù)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内”是一个意思为“在里面”、“在内部”的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入”,笔画数为2。而“御”是意为“掌控”、“驾驭”的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彳”,笔画数为7。
内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朝廷,御是皇帝的意思,而内则是指宫中或朝廷内部。因此,内御指的是皇帝在宫中掌控和驾驭各种事务的意思。
内御的繁体字为「內御」。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内御的古代写法是「內禦」。具体到字形上的变化,御的古代写法为「禦」。
朝廷内御众臣,处理国家大事。
内院、内务、内侍、御宇、御驾
内控、统御、指挥
外放、放任、失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