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 唐 刘轲 《<大唐三藏大遍法师塔铭>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应不可殫纪。”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龙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内中往 荐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示疾”是佛教术语,指佛、菩萨或高僧通过显现疾病状态来教化众生。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该词由“示”(显示)和“疾”(疾病)组成,字面意为“显示疾病”。在佛教语境中,特指高修行者有意示现患病状态,以此作为教化手段。
宗教内涵
这种行为并非真实的病痛,而是通过示现无常、苦谛等佛法教义,引导信徒觉悟。例如唐代玄奘法师圆寂前示疾,借机向弟子开示生死观。
历史用例
现代延伸
当代语境中,该词偶尔被引申为“通过表象传递深层信息”,但主要仍用于宗教或文学领域,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注:该词在佛教典籍中出现频率较高,日常使用较少,需注意其特殊宗教语义。
《示疾》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表达疾病的迹象或症状。当人们身体不适或遭遇疾病时,通过一定方式向他人表示自己的病情。
《示疾》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示”是左部首,表示“手”的意思;“疾”是右部首,意思是“疾病”。
《示疾》共有12个笔画,其中“示”部有5个笔画,“疾”部有7个笔画。
《示疾》是汉字的传统用法之一,最早记录于《说文解字》。在繁体中,它的写法为「示疾」字。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示疾》的古代写法为「示」字的上方有一个小点,表示示在疾之上。
1. 他控制不住地咳嗽,这是他示疾的表现。
2. 她脸色苍白,额头上的汗珠表明她的身体示疾。
示友、示意、示弱、*********
显疾、症状、表病
示健、示愈、示康、示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