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候对的意思、候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候对的解释

等候帝王召对。 唐 白居易 《早朝贺雪》诗:“待漏午门外,候对三殿里。” 唐 康骈 《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令狐相国 自 吴兴 郡守授司勋郎中,未居内署,初与学士候对,便以为有宰辅之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候对是古汉语复合词,由“候”与“对”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等候应答或回应,常见于古代宫廷、官场等正式场合。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等候召见或应答

    指臣子、下属在特定场所(如殿外、官署)等待君主或上级的召见、问话或指示。

    例证:

    《后汉书·窦融传》:“融到,诣洛阳城门,上凉州牧、张掖属国都尉、安丰侯印绶。诏遣使者还侯印绶……融惶恐,复上疏曰:‘臣得蒙恩召见,候对未久。’”

    (窦融抵达洛阳后,在城门等候皇帝召见,表达自己未及应答的惶恐。)

  2. 准备应对询问

    强调处于随时应答的状态,含恭敬、谨慎之意。

    例证:

    《宋史·礼志》:“百官常参,每日朝退,令于閤门候对。”

    (百官日常参拜后,每日退朝需在閤门处等候可能的召见问询。)


二、引申义与语境


三、权威辞书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为:“等候帝王召见问话或臣下奉召应答。”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标注:“候:等待;对:应答。合指等候召见或奉命应对。”

    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官网(资源需授权)

  3.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强调其制度背景:“古代臣子在朝堂外等候皇帝咨询政事。”

    《辞源》网络版入口(部分内容开放)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简释:“候:等待;对:回答。候对即等候答复。”


四、语义辨析


“候对”是体现古代礼制与官僚制度的典型词汇,其核心在于恭敬等待并准备应答,多用于君臣、上下级间的正式互动场景。语义承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观念与礼仪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候对”是古代汉语中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候对”指等候帝王召见或应答,主要用于官员等待皇帝召对的场景。这一含义在唐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例如:

2.词源解析

3.历史用例与背景

该词常见于唐代官场语境,反映了古代官员在宫廷中等待奏事或接受询问的礼仪制度。例如:

官员需在“午门外”或“三殿”等特定场所候对,体现严格的等级和流程()。

4.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将“候对”引申为等候审判或结案,但此用法较罕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主流释义仍以帝王召对为主。

“候对”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色彩的词语,专指古代官员等待帝王召见应答的行为,多见于唐代文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典》或唐代诗文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奥宇薄松松八砖逼斥勃逆采甄惭怖超高频大亨倒栽葱嫡孽地形家沸乱风道丰业分拣负俎高谈弘论更令明号贵耳贱目国威鹘鸼海盗寒装悔过涧谷解殆节年介石机勾济济翼翼镜屏金明池矜能尽行久惯九金吉祥板跨鹤缠腰褴褛擂石灵凤凛厉陋邦漏略鸟举起花亲札屈威缌缏颂扬怂慂塘火同休等戚推力卧箜篌武牢五相象奴小子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