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铙挽的意思、铙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铙挽的解释

铙歌和挽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至於 轩 岐 鼓吹, 汉 世鐃挽,虽戎丧殊事,而并总入乐府。” 黄叔琳 注:“《宋书·乐志》: 汉 《鼓吹鐃歌》十八曲。 譙周 《法训》《挽歌》者, 高帝 召 田横 ,至 尸乡 自6*杀。从者不敢哭,为此歌以寄哀音焉。《古今注》《薤露》《蒿里》,并丧歌也。言人命如薤上之露,易晞灭也,亦谓人死魂魄归乎蒿里。至 孝武 时, 李延年 乃分为二曲,《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亦呼为《挽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铙挽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铙挽"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历史语境分析:

一、单字溯源

  1. 铙(náo)

    原指青铜制打击乐器,形似铃而无舌,多用于军旅或祭祀。《说文解字》释为"小钲也"。考古发现商周时期铙常作为礼器使用,如湖南宁乡出土的象纹大铜铙(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 挽(wǎn)

    本义为牵引车辆,《说文》注"引车也",后引申出哀悼、牵拉等义。《礼记·檀弓》载"吊于葬者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印证其丧葬关联。

二、复合词解析

"铙挽"属动宾结构,特指古代丧葬仪礼中鸣铙送殡的习俗。明代《三才图会·器用篇》记载:"发引时,前导用铙铎开道",证实铙器在殡葬队列中的实际应用。该词现仅存于部分地方志文献,如《泉州府志》载清代闽南丧仪"铙挽前导,幡幢继之"。

三、语义流变

随着现代殡葬改革,此仪制已消失。当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将"铙挽"列为吴语、闽语丧俗术语,特指出殡时鸣铙开道的环节,与古代文献记载形成历时对应。

网络扩展解释

“铙挽”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可通过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构成 “铙挽”由“铙歌”与“挽歌”组合而成:

  1. 铙歌:汉代军乐名,属鼓吹乐的一种,用于行军、宴飨等场合,以短箫和铙(青铜打击乐器)伴奏,风格雄壮。如《宋书·乐志》记载的《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2. 挽歌:古代送葬时吟唱的哀歌,表达对逝者的悼念。如《薤露》《蒿里》等曲目,源自田横门人哀悼其自杀的典故。

二、文化关联 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提到“汉世铙挽”,指出两者虽用途不同(铙歌用于军事仪式,挽歌用于丧葬),但均被纳入乐府机构管理,体现了古代音乐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指代两种截然不同情感基调的乐府诗类型:一为激昂的军旅之声,一为悲切的丧葬之音。现代日常语境中极少使用,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拜风白鹤峯薄妆北齐北使冰河期宾戚波迸刬灭陈结单线联系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刚棱高宾隔壁账恭勤郭隗台蒿然耗折核取秽行狐腿儿积埃击电奔星讦窃积李举隅鞫狱刻版磊佹亮溜林幽麻股秘枢迷雾木怪拿老扭股儿糖疋马愆候骑从确青山甸煽造事节适口十三弦试士竖褐水式熟口四枝填置违天悖理微笑嗡鼻乌臼纤尘现萨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