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徒相妒忌。谩,通“ 漫 ”。 宋 王令 《春雪有感呈王正叔束徽之》诗:“欲开花谩妒,垂死草奚禁。”
“谩妒”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总结来看,“谩妒”不仅描述嫉妒本身,更强调这种情绪的徒劳性与可能伴随的恶意行为,具有文学和现实批判的双重意义。
谩妒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对别人的成功或优点感到不满、羡慕或嫉妒。通常是由于自己的不足或心态问题而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
谩妒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讠(言字旁)和女。其中,讠是“言字旁”的简化形式。谩妒的总笔画数为12,讠部为2画,女部为3画。
谩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是由“谩”和“妒”两个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化中,人们对这种情绪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认为它是人性中的弱点之一。
谩妒的繁体字为「謾妒」。
在古代,谩妒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谩的古字形为「謾」,而妒的古字形为「妬」。
1. 他对别人的成功总是充满了谩妒之情。
2. 展示自己的成功时,不必向那些谩妒者妥协。
1. 妒忌(dù jì)
2. 妒火中烧(dù huǒ zhōng shāo)
3. 寻衅滋事(xún xìn zī shì)
4. 恩威并施(ēn wēi bìng shī)
1. 嫉妒(jí dù)
2. 羡慕(xiàn mù)
3. 忌妒(jì dù)
欣赏、赞美、祝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