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方边陲;南部边界。 唐 宋之问 《入泷江》诗:“海穷南徼尽,乡远北魂惊。”《新唐书·天文志一》:“ 江 源自南纪之首,循 梁州 南徼达 华阳 ,而与地络相会。”
(2).指代南部边境的少数民族或附属国。 汉 马融 《广成颂》:“南徼因九译而致贡,朔狄属象胥而来同。”
南徼是古汉语中具有地理与边界双重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需从单字本义及历史语境综合考辨:
方位词,指面向日出右手方向,与“北”相对。《说文解字》:“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象征向阳生长之意。
核心义为“边界”,《说文解字·彳部》:“徼,循也”,引申为巡察的疆界。《汉语大词典》释其本义为“边境,边塞”(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3卷第1289页)。
特指中国西南边境地区,尤以云南、广西等毗邻外域之地为典型。如《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载:“南徼泛指古代中原王朝南部边陲,唐宋后渐成对两广、云贵的统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在文学作品中承载“荒远未化之地”的意象。柳宗元《柳州峒氓》诗“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即以“南徼”暗喻远离中原教化的边民聚居区(《柳宗元集》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
“南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拼音:nán jiǎo
结构:“南”为上下结构,“徼”为左右结构,其中“徼”本义为边界、边塞。
地理概念
政治与文化指代
需注意,“南徼”与“南方风俗”的关联性在部分资料中被提及(如),但核心含义仍以地理与政治边界为主,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悲悲切切蚌埠市表壮不如里壮餐刀苍白城曲笞斗楚骓得君雕灭銱子发曙冯国璋份内覆雨翻云高义薄云天革乱刮磨古淡归置弧悬俭戚狡兔尽则良犬烹界面鲫瓜儿激节鲸吞虎噬京兆尹九鬿连珠礮慢肆挐首内实平水期迁逼乾车千金用兵,百金求间峭峭樵人青珉青山翠竹柔情似水生寇蜃精伸吭收军衰末説穿説明书嵩洛损友索妇谈舌天饥讬重秃人污痕小屦下诏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