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妇的意思、索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妇的解释

娶妻。 唐 元稹 《筝》诗:“死恨 相如 新索妇,枉将心力为他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今人谓娶妇为索妇,古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索妇是古汉语中对特定婚姻状态妇女的称谓,指被丈夫休弃的妻子,即因触犯“七出”等礼法条例而被解除婚姻关系的女性。该词承载了古代婚姻制度的文化内涵,以下从释义、语源及社会背景三方面分析:


一、核心释义与语源

“索”在此处取“离散、分离”之义(《说文解字·糸部》:“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引申为夫妻关系的断绝;“妇”指已婚女子。“索妇”即“被离弃之妻”。

语源依据:

  1. 《周礼·地官·媒氏》 郑玄注:“判,半也。得耦为合,主合其半,成夫妇也。”贾公彦疏:“娶判妻……谓娶人所出之妻。”此处“出妻”即“索妇”的同质概念,指被休弃者。
  2. 清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释“索”:“又为散,索妇谓出妻也。”明确将“索”与休妻行为关联。

二、古代法律与社会语境

“索妇”的产生与“七出”制度直接相关。根据《唐律疏议》《大明律》等,丈夫可因“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等理由休妻:


三、文化观念与文学意象

在传统伦理中,“索妇”常被赋予负面符号意义:

  1. 道德训诫:汉代《白虎通义·嫁娶》强调“夫有恶行,妻不得去”,反衬休妻的“正当性”。
  2. 文学隐喻: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以“聘则为妻奔是妾”暗喻非礼结合终致“索妇”结局,警示女性守礼。

学术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索妇”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析:

1.基本含义

“索妇”指娶妻,其中“索”在此处意为“求取、娶”,“妇”即妻子。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男子婚娶行为。

2.出处与用例

3.词源演变

4.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仅见于古籍或特定方言。当代表达“娶妻”多用“结婚”“娶媳妇”等口语化词汇。

“索妇”是古代对娶妻行为的雅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语义与“索”的求取义项相关,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哀乌郎白章爆竹被褐怀珠宾空层隅産后风车夫骋迹逞凶肆虐驰道赤口日宠赉垫刀鼎臑铎舌方鲠封袋丰功厚利氛秽复又高难动作歌片儿桂醑故家慧德肩辇肩任介老积虑巾箱磕磕绊绊连袵成帷慢率眉高眼下眇思擗踊拊心扑唐唐潜蛟困凤芊丽倾轧踆踆屈束折脖子勝利肆流碎剁泰武搨书手调味品庭右通轨退默网民弯弯扭扭文緖无上将军仙旌小幺泻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