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义谛的意思、第一义谛的详细解释
第一义谛的解释
同“ 第一义 ”。 宋 王安石 《答蒋颖叔书》:“佛説有性,无非第一义諦,若第一义諦,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一切世諦,于如来尽是第一义諦。”
词语分解
- 第一的解释 ∶排在最前的 排名第一 ∶首要的,最重要的质量第一详细解释.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 产 、丞相 平 等言, 武信侯 吕禄 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 赵王 。” 宋 苏
- 义谛的解释 佛教语。犹真谛。 明 归有光 《赠菩提寺坤上人序》:“自是数喜与其徒论説空理,求第一义諦。” 明 李贽 《念佛答问》:“我谓念佛即是第一佛,更不容於念佛之外復觅第一义諦也。”
网络扩展解释
“第一义谛”是佛教核心哲学概念,其解释需结合宗教义理与语言演变。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佛教原义
-
本质定义
指超越世俗认知的终极真理,即诸法实相。佛教经典如《大般涅槃经》强调:“一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处是名为实”,说明第一义谛的本质是“毕竟空,无所有”。
-
别称与内涵
又称真谛、胜义谛、涅槃、中道等,包含三重特性:
- 至高性:超越世俗经验(俗谛)的圆满真理;
- 真实性:圣者所证悟的实相;
- 空性:破除对“有”“无”的执着,直指万物本质为空。
二、与俗谛的关系
佛教通过“二谛”理论阐释真理层次:
- 俗谛(世谛):凡夫经验中的相对真理,如现象界的生灭、因果;
- 第一义谛:圣者体认的绝对真理,即空性。
二者互为表里,如《中论》云:“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强调需通过俗谛悟入真谛。
三、宗派差异
不同佛教流派对第一义谛的诠释存在差异:
- 中观宗:主张“二谛是教非理”,认为真俗二谛是佛陀教化众生的权巧方便,最终指向非空非有的中道。
- 圆教(如天台宗):提出“一心三藏”,认为真谛与俗谛统一于真如本性,即“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的圆融。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汉语语境中,该词引申为事物最根本的原理或本质。例如探讨科学理论时,可用“第一义谛”形容基础性定律。
主要文献依据:
《大般涅槃经》《佛藏经》阐释核心定义;《中论》《法华玄义》解析二谛关系;天台宗经典补充圆教观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第一义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 "第一义谛"指的是某个事物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意义或真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 "第":部首为"立",笔画数为5。
- "一":部首为"一",笔画数为1。
- "义":部首为"言",笔画数为3。
- "谛":部首为"言",笔画数为14。
来源:
- "第一义谛"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追溯,可能具体出处无法确定。
繁体:
- "第一義諦"是"第一义谛"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第一义谛"的古汉字写法因具体年代和文献而异,具体形态无法确定。
例句:
- "探究宇宙的第一义谛是科学家们一直努力研究的问题。"
组词:
- 第一义谛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自身已经是一个词组。
近义词:
- 近义词:基本真理、核心原理、根本意义。
反义词:
- 反义词:次要观点、次要意义、次要真理。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