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射粮军的意思、射粮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射粮军的解释

金 初诸路所募兼充杂役的士卒。《金史·兵志》:“诸路所募射粮军,五年一籍,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者,皆刺其面,所以充杂役者也。”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射粮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中的特殊兵种,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该名称由“射”与“粮”组合而成,“射”指代弓弩手或远程作战能力,“粮”则表明其承担军粮筹措、运输的后勤职能。根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射粮军主要从民间招募擅长射术的壮丁组成,平时负责地方粮仓守卫与税粮押运,战时兼具作战与后勤双重任务。

元代延续此制,《元史·兵志》载其编制为“每路设射粮军一千人”,并规定成员需“能挽弓者充”,凸显军事技能要求。明代《永乐大典》收录的地方志显示,射粮军在基层行政中承担治安维护、驿传护送等衍生职能,其组织结构逐渐向地方常备军演变。该兵种至清代被绿营兵制度取代,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网络扩展解释

“射粮军”是金朝初期的一种特殊军事组织,主要用于补充兵员和承担杂役。根据史料记载,其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 基本定义
    射粮军是金朝在各路(行政区域)招募的士卒,主要职能包括军事作战和承担杂役。这类军队属于临时招募性质,并非常备军。

  2. 招募与管理

    • 招募周期为五年一次,选拔标准为年龄在17至30岁之间的强壮男子。
    • 采用“刺面”作为身份标识,即在士兵面部刺字,以防逃亡或冒充。
  3. 职责与特点
    射粮军兼具军事与劳役双重职能:

    • 战时参与作战,平时负责地方杂役(如运输、修筑工事等)。
    • 因地位较低且任务繁重,常被视为“底层兵员”。
  4. 历史记载与文学记录

    • 《金史·兵志》明确记载了其招募规则和管理方式。
    • 元代杂剧《罗李郎》中曾提及射粮军,侧面反映其在金元时期的社会认知。
  5. 补充说明
    射粮军的设置体现了金朝初期兵员不足时“以役代兵”的灵活策略,但因其待遇较低且需长期服役,后期逐渐衰落。

若需进一步了解金代军事制度,可参考《金史》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昂屹百两金饱閲巉嶻欻拉摧伤雕辂僀搭地窟访接风律分厘卡副研究员稿书跟胫蒿艾恒诰会面祸根胡颜之厚家谍奸舋肩轝嘉菽解衣盘磅霁氛军库林惭谷愧龙庙録供马利亚梅山敏济悯惜民智默改暖盎洴淜起步清眠禽兽旗仗戎储商叶霜晨书画枢极题库同辈铜槃通气孔通音歪变尾巴难藏苇塘享大向前相宗下议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