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爵禄之利;利禄。《汉书·儒林传赞》:“一经説至百餘万言,大师众至千餘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颜师古 注:“言为经学者则受爵禄而获其利,所以益勤。”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识多藏之厚亡,临禄利而如遗者,廉人也。” 唐 顾非熊 《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诗:“ 黔 南从事客,禄利先来饶。” 清 刘大櫆 《焚书辨》:“论者谓 汉 以禄利诱进天下之士,故求经而经亡。”
“禄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禄”指古代官员的俸禄(即固定薪俸),“利”则指额外收益或利益,组合后指官员通过职位获得的全部经济收入。该词常与官职、爵位相关联,如《汉书》提到经学兴盛与“禄利之路”有关,即学习经学可获取官职和经济回报。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官僚制度、经济结构时仍具参考价值。例如清代刘大櫆批评汉代以禄利诱导士人,导致经学偏离本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汉书》《抱朴子》等原著或相关解析资料。
禄利(lù lì)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有着丰富的涵义。它一般指财富、利益,特别是国家或个人的利益。
禄(lù)的主要部首是示部(礻),同时包含了立和田两个偏旁,它共有5个笔画;利(lì)的主要部首是刀部(刂),它共有7个笔画。
禄利最早来源于《诗经·齐奠》:“戴盥之禄”,意指领受供奉祖先的祭品。后来逐渐演变为指官员的薪俸及其所获得的利益。
禄利的繁体字为祿利。
在古时候,禄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它的形状更加复杂,由俞、民、百三个字形组成。利的写法与现在相比则相对简化,但整体上与现代字形相似。
1. 他的职位升迁带来了禄利的增加。
2. 为了追求更大的禄利,他不择手段。
禄运、禄位、富禄、禄食等。
财富、利益、收益、利润。
损失、亏损、不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