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禄利的意思、禄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禄利的解释

爵禄之利;利禄。《汉书·儒林传赞》:“一经説至百餘万言,大师众至千餘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颜师古 注:“言为经学者则受爵禄而获其利,所以益勤。”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识多藏之厚亡,临禄利而如遗者,廉人也。” 唐 顾非熊 《送皇甫司录赴黔南幕》诗:“ 黔 南从事客,禄利先来饶。” 清 刘大櫆 《焚书辨》:“论者谓 汉 以禄利诱进天下之士,故求经而经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禄利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单字本义与合成词义两个层面解析,并需结合古代社会文化背景理解其引申义。以下为权威辞书及文献中的释义:

一、单字释义

  1. 禄(lù)

    • 本义:古代指天子或诸侯赐予臣下的俸给、食粮。《说文解字》释为“福也”,段玉裁注:“禄之言穀也,食穀爲福”,强调其与生存保障的直接关联。
    • 引申义:
      • 官吏的薪俸(如“俸禄”);
      • 福气、福运(如“福禄双全”);
      • 古代祭祀用的酒肉(《礼记·祭统》:“禄者,俎实也”)。
  2. 利(lì)

    • 本义:刀剑锋利。《说文解字》:“銛也,从刀和然后利。”
    • 引申义:
      • 利益、好处(如“利益”“功利”);
      • 财富、钱财(如“货利”);
      • 顺利、便利(如“地利人和”)。

二、合成词“禄利”的释义

“禄利”作为复合词,特指官职俸禄与物质利益,多含贬义色彩,暗指对功名利禄的追逐:

  1. 核心含义:

    • 指官吏的俸禄及附加经济利益,如《汉书·董仲舒传》载:“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殽,未得其真。”颜师古注:“言贪求禄利也。”
    • 强调对官位财富的功利性追求,常与“功名”并称(如“禄利之途”)。
  2. 文化引申义:

    • 儒家语境中多含批判意味,如《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将“禄利”视为与道德操守对立的世俗欲望;
    • 史书常以“耽于禄利”形容官员丧失气节(如《后汉书·马援传》)。

三、权威文献例证

  1. 《汉语大词典》(第六卷第1521页):

    “禄利:俸禄和利益。多指官位财富。”

  2. 王力《古代汉语》(修订本):

    “禄利一词常见于批判性语境,如‘不慕禄利’(《晋书·隐逸传》)。”

  3. 《辞源》(第三版):

    “禄利:官吏的俸给和私利。如《宋史·范仲淹传》:‘公以禄利之轻而重名节’。”

四、语义演变

“禄利”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作为历史词汇仍保留于古典文献研究与成语中(如“不慕禄利”)。其核心语义始终围绕物质收益与官职特权的结合,折射古代中国“官本位”文化对价值观念的影响。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禄利”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禄”指古代官员的俸禄(即固定薪俸),“利”则指额外收益或利益,组合后指官员通过职位获得的全部经济收入。该词常与官职、爵位相关联,如《汉书》提到经学兴盛与“禄利之路”有关,即学习经学可获取官职和经济回报。

二、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1. 汉代背景:汉代将经学设为禄利之途,学者钻研经书以谋求官职,如《汉书·儒林传赞》记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反映了当时经学与禄利的紧密联系。
  2. 道德评判: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以“临禄利而如遗”形容廉洁之人,强调对禄利的淡泊态度。

三、语言结构与近义词

四、现代适用性

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讨论古代官僚制度、经济结构时仍具参考价值。例如清代刘大櫆批评汉代以禄利诱导士人,导致经学偏离本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例,可参考《汉书》《抱朴子》等原著或相关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变俗易教别恨笔録长成畅教乘墉弛弓词素错边黨務刁讼鼎成龙去工本黑黝黝横失恒岳核仁贺朔后式环遶回赐惠赠奖赏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卷舌音沮散开尔文电桥狼狠了干灵女灵驯録略糜费命通模传嬭房偏政贫富不均乔素曲嫌仁明上行首烧瓶砂土生产者圣殿世服石矼时激素蟾谈兵探伺逃溃田茀提齁枉绝玩适弯弯曲曲汙僻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