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峭严的意思、峭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峭严的解释

严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 孝肃 天性峭严,未尝有笑容。人谓‘ 包希仁 笑比 黄河 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峭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峭严(拼音:qiào yán,注音:ㄑㄧㄠˋ ㄧㄢˊ)指严峻,多用于形容性格、神态或环境等严肃且难以接近的状态。例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孝肃天性峭严,未尝有笑容”,形容包拯(孝肃)性格刚正、不苟言笑。


二、构词解析

  1. “峭”:本义为陡峭、险峻(如山势),引申为严厉、刚直;
  2. “严”:指严肃、严格、庄重。
    两字组合后,强化了“高峻不可攀”与“严厉不可犯”的双重意象。

三、应用场景

  1. 人物性格:如“峭严的长者”“天性峭严”,形容人严肃刚直(参考《梦溪笔谈》用例);
  2. 文学描写:可用于刻画自然景观或社会氛围,如诗句“料峭严风雪满山”,表现环境的冷峻严酷。

四、相关延伸

若需更详细的古籍例证或现代用法分析,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语文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峭严

峭严是一个意思丰富的词汇,既可以形容地势陡峭,也可以形容气势严谨。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山”和“严”。其中,“山”是峰、岭的意思,也是峭严形容地势险峻的来源;“严”表示端正、严肃。

峭严的拆分笔画顺序是:“峭”是9画,由“山”和“少”组成;“严”是4画,由“人”和“丨”组成。

这个词汇的来源较为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十七年》的记载。古代人们用“峭严”形容山势险峻、峻岭高耸。随着时代的演进,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气势、严谨。

在繁体字中,“峭严”仍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峭严”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其中“严”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写法是“⺩”与“⺤”,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所见的形态。

一些常见的以“峭严”为一部分的词汇有:峭壁、峭峻、峭拔等。这些词汇都和地势的险峻有关。

峭严的近义词有:险峻、严峻、峻俏等。这些词汇都可以形容地势陡峭或气势严肃。

峭严的反义词有:平缓、宽绰、松散等。这些词汇则表示地势平坦或气氛不紧张。

例句:山势峭严,让人望而生畏。他的目光峭严,透露出无可违背的决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