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中的计时器。 晋 慧要 在 庐山 立十二叶芙蓉于泉水中,因流转动,以定十二时。见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释道祖附录·慧要传》。 唐 王勃 《焦岸早行和陆6*四》:“猨吟山漏晓,萤散野风秋。” 清 汪懋麟 《再过借树园宿骋怀堂》诗:“听曲不知山漏转,临风微觉葛衣凉。”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山漏汉语 快速查询。
"山漏"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词汇,在现代汉语词典及常用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为独立词条。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及字义进行解释:
一、字义解析
二、文献中的可能含义 在古诗文语境中,"山漏"多指:
三、使用建议 因该词未被规范辞书收录,学术写作中需谨慎使用。若引用古籍原文,建议标注原始出处;若用于文学创作,需辅以语境说明。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七版)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华书局)
- 《广东新语》(清·屈大均,中华书局影印本)
“山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山漏(shān lòu)指山中的计时器,源于晋代僧人慧要的发明。他在庐山的泉水中放置十二片芙蓉叶,利用水流推动叶片转动来划分十二时辰,以此计时。
该词常出现在古诗文中,例如:
现代网络语境中,“山漏”偶被误写为“山漏洞”(如“金山漏洞”),但此用法与原始词义无关,需注意区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诗句背景,可参考《高僧传》及唐代诗集。
被襆陂艿碧草避唐拨炉嘈囐朝晡鼓超遥俦与村老老大仆顶颠方限幡麾怫异丰屋之祸佹辩怀金豢养寰瀛图互插假情假意解战酒场倦午决罚俊流居曲困蒙敛后疏前廉靖流布蛮榼马适密筩嫩汤欧恶盘瓠捧杯琵琶湖浅方乾宇齐步走祈禬情想绮碎圣学食菜史课士师水沤私支太岳天堂通贿頽竞衔葭仙阶箫局吓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