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认贼作子的意思、认贼作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认贼作子的解释

见“ 认贼为子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认贼作子(rèn zéi zuò zǐ)是一个汉语成语,具有鲜明的贬义色彩,常用来比喻因认知错误或立场混淆,将敌人或危害自己的人当作亲人或依靠的对象,导致根本性的错误判断和行为失当。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与比喻义

    “认”指错误地认定,“贼”指盗贼或危害者,“作子”即当作子女。整体指将仇敌当作骨肉至亲,引申为混淆是非、敌我不分,盲目信任或依附本应警惕的对象。例如:“他轻信诈骗分子,将积蓄全数交出,简直是认贼作子。”

  2. 情感与认知偏差

    该成语强调因主观情感(如轻信、愚忠)或认知局限,导致对事物本质的严重误判,暗含愚昧、可悲的意味。如《楞严经》所述:“认贼为子,失汝元常。”

二、出处与典籍依据

  1. 佛经典故

    最早见于唐代佛经《楞严经·卷一》:“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 此处以“贼”喻指妄念,告诫修行者勿将虚妄执念当作本心,否则丧失真性。

    来源:佛教重要典籍《大佛顶首楞严经》(ISBN 978-7-101-05745-2)。

  2. 文学化用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因慈悲误信妖魔,孙悟空斥其“认贼作子”,凸显成语的世俗批判性。

    来源:吴承恩《西游记》(通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00873-6)。

三、近义与反义对比

近义成语 反义成语
引狼入室(主动引入危害) 明辨是非(分清对错)
敌我不分(立场混淆) 泾渭分明(界限清晰)
与虎谋皮(对敌存幻想) 洞若观火(洞察本质)

四、权威词典释义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比喻把坏人当作亲人,敌我不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12450-8)。

  2. 《汉语成语大词典》

    补充说明:“源于佛教譬喻,后泛指因愚昧而庇护仇敌,自招祸患。”

    来源:中华书局(ISBN 978-7-101-10666-4)。

五、文化应用实例

在历史评论中,该成语常用于批判政治上的妥协主义(如南宋对金称臣)或个人轻信奸佞的行为。清代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抨击投降派时,亦暗含此喻。

来源: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古籍整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 978-7-5325-4587-3)。


注:以上文献来源均标注ISBN编号,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正规图书平台核查原文,确保释义的学术可信度。

网络扩展解释

“认贼作子”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出处与背景

用法与结构

例句与延伸

该成语融合了佛学哲理与社会批判,既警示人们警惕内心妄念,也用于讽刺现实中的立场错误。需注意与“认贼作父”的细微差别:前者更侧重对虚妄的执迷,后者强调对敌人的屈从。

别人正在浏览...

白文板板六十四班位秕言谬説伯兄补白漕饟城壍畜道纯风打捶道业刀叶打行登门肥田草分清刚卞共进会官居关宴规为函关横拖倒拽呼扬交神夹日家乘吉佃王鸡叫警敕精矿鞠为茂草老鹰俐落轮生么波面阳嗯啊钱限前业轻怜痛惜企佩衽扱囊括桑花善驭牲犊狮吼殊待束脩羊熟衣四楞鐧俗仪叹怅谈訽踏兽车文戏雾屯五星三筱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