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闷然的意思、闷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闷然的解释

不觉貌;淡漠貌。《庄子·德充符》:“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 成玄英 疏:“不觉之容,亦是虚淡之貌。”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游从之类,相熟相同,不教不学,闷然不见己缺。” 明 李贽 《篁山碑文》:“向之闷然莫晓其处者,今日共登道场,皆得同游於净土矣。”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闷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闷然”读作mèn rán,主要表示“不觉貌;淡漠貌”,即形容一种无意识、不主动回应或态度淡漠的状态。例如《庄子·德充符》中“闷然而后应”,描述人物对外界反应迟缓、淡然。

二、出处与典籍引用

  1. 《庄子·德充符》:最早出现该词的文献,原文“闷然而后应,氾而若辞”体现了人物淡然应对的态度。
  2. 唐代韩愈《答殷侍御书》:用“闷然不见己缺”形容不刻意显露自身缺点的状态。
  3. 明代李贽《篁山碑文》:进一步引申为“虚淡之貌”,强调心境上的超脱。

三、用法与语境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五、总结

“闷然”一词融合了行为与心境的双重含义,既可用于具体动作描写,也可表达抽象的人生态度。其古典文献中的高频使用,使其带有浓厚的文化意蕴,适合在文学或哲学语境中深化人物或思想的刻画。

网络扩展解释二

闷然的意思

闷然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沉默寡言、心情不好、畏缩不语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闷然的部首是阝(阜),拆分后的笔画是4画。

来源

闷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篇中,表现一种无法言喻的沉默和自省的状态。后来逐渐被用来形容心情不好、消沉落寞的感觉。

繁体

闷然的繁体字为悶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写法中,闷然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变化,常见的写法有闷然无声、闷然自失。

例句

1. 他听完那个消息后,整个人闷然不语,脸色非常沉重。

2. 在那个糟糕的比赛结束后,球场上一片闷然的沉默。

3. 她的表演失败后,她闷然若失,不再敢再次上台。

组词

1. 闷闷不乐(形容心情低落、郁闷)

2. 闷热(形容天气或环境炎热而闷烦)

3. 闷声不响(形容一直沉默不语)

近义词

1. 寡言少语

2. 沉默寡言

3. 忧心忡忡

反义词

1. 露骨

2. 喧嚣

3. 开朗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