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过録的意思、过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过録的解释

(1).检阅簿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 赵 自窥其録,姓名、生辰日月,一无差错也。过録者数盈亿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録,以考校善恶,增损其算也。”

(2).把一个本子上的文字抄写在另一个本子上。《民主与法制》1984年第8期:“ 老孙 把 洪某 找来,说:‘你把厂里的零碎开支过录到帐上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过録"是一个汉语历史词汇,现多写作"过录",其核心含义指誊写、转录或抄录,尤指将文书、账目等内容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誊抄转移

    指将文字记录从一个载体(如账簿、文书)转录到另一个载体。古代常用于官府文书移交或商业账目结转。

    例:明代户部文书常见"将田亩数目过録新册"的记载。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过録"词条。

  2. 转记、转录

    强调信息的传递性,如将账目从草稿转记至正式账簿,或不同部门间移交记录。

    来源:《康熙字典》(中华书局影印本)"録"字释义引《说文解字》:"録,金色也",后引申为抄写记载。


二、字源与构成


三、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历史用语,现代汉语中已被"誊写""转录""移交"等替代,仅见于古籍或特定领域(如文献学、档案管理)。

例:古籍整理时常需"过録不同版本的异文"。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注:"过录"现多用于专业文献。


四、权威用例

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部》载:

"征收钱粮,须将花户姓名、银数过録实征簿,以便核对。"

此例印证其作为财务文书转移的专指性。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经济史分册。


以上解释综合古典辞书及现代权威词典,涵盖语义演变与实际应用,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过録”是一个汉语词汇,根据权威来源主要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抄录与检阅(传统含义)

  1. 检阅簿录
    指对文书、档案等记录进行查阅或审核,例如唐代《酉阳杂俎》中提到“每六十年,天下人一过録,以考校善恶”,即通过周期性审查记录来评定善恶。

  2. 文字誊抄
    指将一个本子的内容抄写到另一个本子上,如《民主与法制》中的用法,强调文字转移的物理行为。

二、表达对过去的无奈(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语境中,该词被引申为“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改变”,用于表达对既定事实的无力感。例如:“错过机会只能过録,不如专注当下。”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酉阳杂俎》或《汉语大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闭口不言丑巴怪词文骀荡到口稻孙悼唁矸子犷野寒垧好看合谐毁玷鼲子贾傅检集金镳玉辔京辅经国静涵京口旌録拘绁拦门掠抄粮餽料草厘豪邻女驴屋駡名面讯密信末皂内院盼头彭月普特青油灯企业经营权全麻三三两两三休亭十二木卡姆矢忠不二水平线束金树兰酸赭头天推毂讬于空言王官伯刓印下江闲局险战西点息交绝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