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大小箱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丞相( 王导 )还臺,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 曹夫人 併当箱篋。”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 李成 ﹞每往,醉必累日,不特纸素挥洒,盈满箱篋,即舖门两壁,亦为淋漓泼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荷花三娘子》:“由是两情甚谐。而金帛常盈箱篋,亦不知所自来。” 裴文中 《戎马声中》一:“有的客人提着竹囊,有的拖着箱箧。”
箱箧(xiāng qiè)是汉语中的合成词,指存放衣物、文书等物品的箱子与小匣子,泛指储藏物品的容器。以下从词典释义、字源、用法等角度详细解析:
箱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为:
方形有盖的盛物器具,多用木头、皮革等制成。
例:木箱、皮箱、货箱。
《说文解字》注:“箱,大车牝服也。”本指车箱,后引申为藏物之器。
箧
《王力古汉语字典》释为:
小箱子,藏物之具,多以竹木制成。
例:书箧、行箧。
《说文解字》载:“箧,匮也”,强调其小型、便携特性。
箱箧合用泛指各类储藏容器,尤指存放细软、文书等贵重物品的箱匣(《汉语大词典》)。
存放衣物、书籍、珍宝等,如:
“侍者开箱箧,取衣冠。”(《南史·范云传》)
商务印书馆,2016年。
权威出版链接(注:此为商务印书馆官方介绍页)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994年。
参考条目(注:汉语大词典官网在线版)
中华书局,2013年重印。
王力主编,中华书局,2000年。
“箱箧”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盛放物品的大小箱子,常用于古代文献或现代书面语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多用于书面语境,如描述古代生活、文学创作或历史考据,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更多例证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百度百科等来源。
八采白蒲本经波色黪墨侪类刬却朝韠尘思綷蔡寸楮黛緑大建耽翫道脉翻来覆去服屦官河归来讧乱降绥建明践輮诫勖憿绝谨口进退触籓金悬眷瞩绝世独立举枉措直梨花春龙槛漫泐妙语曩载宁子沤钉疲顿披鬀铅砂窃国凄风苦雨磬叔球风三条路善罢罢休上岁沈恸施予输倕塘坳通借字脱素纬象问事帘渥挚下关子玁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