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集中注意力。《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 吴王 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 张铣 注:“竦,正也。”《北史·崔宏传》:“天师 寇谦之 每与 浩 言,闻其论古兴亡之迹,常自夜达旦;竦意敛容,深美之。”
竦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由“竦”与“意”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肃然起敬、恭敬专注的心理状态或态度。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竦(sǒng)
《说文解字·立部》释为:“竦,敬也,从立从束,束自申也。”其本义为恭敬肃立,引申为敬畏、肃然之意。例如《汉书·东方朔传》载:“不拜竦栗”,即形容因敬畏而战栗之态。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卷七,第987页。
意(yì)
《说文解字·心部》称:“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指心思、念头或内在情感。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892页。
“竦意”作为复合词,强调内心因敬畏、庄重之事而产生的专注与肃穆。例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卷七,第988页“竦意”词条。
该词多用于描述庄重场合中的心理状态,如祭祀、谏言、听训等:
“君臣竦意,莫敢轻议。” ——《三国志·魏书》
来源:《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卷十二注引。
来源:《古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321页。
“竦意”是古汉语中表达因敬畏而心神肃穆、专注以对的复合词,承载传统礼制文化中的精神内涵。
“竦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用于现代汉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竦意”指集中注意力或振作精神,强调以恭敬、专注的态度对待事物。其中:
该词可见于《汉书·东方朔传》中吴王的对话:“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 此处的“竦意”描绘了吴王准备专注倾听的姿态,结合动作(竦立)与心理(集中精神),体现古代语境中对礼仪与专注的双重要求。
从构词法看,“竦意”属于动宾结构:
类似词汇包括:
以上分析综合了古籍释义及现代词典考据,若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汉书》原文。
百朋搬调被难婇女赤地千里池苑春申江出虚恭惮难道本顿説二戴放良书非分之想风云变色寡婶归去来汩殁姑徇红拂护坡节族浸行嫉视九芒霁野集邮卷冕鲲弦劳遗腊酝灵桃六雄滦都纶经卖钱没齿无怨绵茧免役法牛蒡浓酾楩梓顷刻絿絿三江七泽霜操双套车吮咂说乐汤聘桃花米团香土朱惟利是命猥品文明词蜗睆虾菜湘管衔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