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饥饉荐臻 ”。
谓灾荒接连到来。《诗·大雅·云汉》:“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饉荐臻。” 郑玄 笺:“王忧旱而嗟叹云:‘何罪与今时天下之人,天仍下旱灾亡乱之道,饥饉之害腹重至也。’”亦作“ 饥饉荐臻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今上下劳役,疾病凶荒,耕稼者寡,饥饉荐臻,无以卒岁。”《魏书·崔光传》:“霜旱为灾,所在不稔,飢饉荐臻,方成俭弊。”
“饥馑荐臻”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权威来源综合解析如下:
“饥馑”指因粮食歉收导致的灾荒(《尔雅·释天》中明确:“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荐臻”意为接连到来。整个成语形容连年灾荒不断,强调饥荒的严重性和连续性。
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云汉》:“何辜今之人,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描写周宣王时期旱灾肆虐、百姓困苦的情景。后世如《魏书·崔光传》也用“霜旱为灾……饥馑荐臻”描述灾荒的连锁影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例句,可参考《诗经》《魏书》等文献原文,或通过权威词典查阅详细解析。
《饥馑荐臻》是一句成语,意思是饥荒达到极点,有关受苦的事物达到了顶峰。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饥荒的痛苦和危机。
《饥馑荐臻》这句成语的部首分别为食、马、艹、手,总共需要12个笔画。
《饥馑荐臻》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易·系辞下篇》中。文中写道:“夫大经之辞,不过道德之端,以饥馑之患示人,以作其彰诫者也。”成语中的“饥馑”一词被引用来形容极度饥饿的状况。
《饥馑荐臻》的繁体字为《飢饉薦臻》。
古代汉字写作《飢食畚臻》,畚字指用来盛放食物的器具。
1. 这个国家曾经历了数次饥荒,但从未达到《饥馑荐臻》的程度。
2. 那个地区的人民长期忍受着饥饿的折磨,可以说是《饥馑荐臻》了。
1. 饥馑横行
2. 饱食暖衣
3. 经济困境
1. 饥荒
2. 饥馑横行
3. 饿殍遍野
1. 丰收
2. 充裕
3. 饱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