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摩尼教的意思、摩尼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摩尼教的解釋

舊譯“明教”、“末尼教”等。波斯(今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3世紀由摩尼創立。主要經典為《徹盡萬法根源智經》《淨命寶藏經》《贊願經》等。宣傳善惡二元論,善人死後可獲幸福,惡人則須堕入地獄。曾傳布于北非、南歐與亞洲一些國家,公元7世紀後漸衰亡。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曾被嚴禁,元明以後漸融入其他教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由波斯人摩尼(Mani,216-274)創立的古代宗教,其核心教義融合了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與佛教思想,主張“二宗三際”的宇宙觀。“二宗”指光明與黑暗的對立本質,“三際”指世界經曆初際(光明與黑暗分離)、中際(二者混合鬥争)和後際(徹底分離)三個階段。該教派認為物質世界是黑暗侵入光明的産物,信徒需通過禁欲修行幫助光明回歸本源。

根據《不列颠百科全書》記載,摩尼教經典包含七部著作,采用波斯語和叙利亞語寫成,包含《密迹經》《大力士經》等文本,部分殘卷現存于敦煌文獻與埃及考古發現中。其宗教符號以“十字架、日月、蓮花”組合為特征,體現多元文化交融(來源:大英百科全書“Manichaeism”條目)。

該教在唐代傳入中國,稱“明教”或“末尼教”,《冊府元龜》記載武則天延載元年(694年)有波斯人獻《二宗經》。宋代方臘起義時曾以明教為號召,陸遊《老學庵筆記》稱其“吃菜事魔”習俗引發官方禁令(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冊府元龜》卷九七一)。13世紀後摩尼教逐漸衰落,但其思想影響了中亞諾斯替教派與中國民間宗教。

網絡擴展解釋

摩尼教,又稱明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公元3世紀波斯人摩尼(Mani)創立的宗教,其教義融合了多種文化元素,對古代歐亞大陸的宗教發展有深遠影響。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摩尼教是古代波斯宗教之一,由摩尼于216—274年間創立。其核心教義為“光明與黑暗二元論”,認為宇宙由善(光明)與惡(黑暗)兩種對立力量構成,二者持續鬥争并最終分離。該教在中國被稱為“明教”,元明時期因受壓制逐漸融入其他民間教派。

二、核心教義:二宗三際論

  1. 二元對立
    光明象征精神、善與真理,黑暗代表物質、惡與欲望。人類靈魂源于光明,卻被困于黑暗創造的肉體中。
  2. 三際分期
    • 過去:光明與黑暗分離;
    • 現在:二者混合鬥争,信徒需通過禁欲釋放光明;
    • 未來:光明徹底戰勝黑暗,實現終極救贖。

三、宗教融合特征

摩尼教被稱為“古代超級宗教”,其教義廣泛吸收:

四、傳播與影響

五、經典與制度

主要經典包括《徹盡萬法根源智經》《淨命寶藏經》等,教團有嚴格等級制度,分選民(修士)和聽衆(普通信徒)兩類,前者需終身禁欲、素食和每日祈禱。

摩尼教雖在15世紀後逐漸消亡,但其思想對中世紀宗教運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産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如需更完整的曆史細節,可參考《科隆摩尼古卷》等考古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非榜阙薄伎薄裝犇遁冰消雲散閉市傳賢傳語怵慄徂音大判典笏釣筒斷虹翻查風簡風行電擊鶴骨松筋厚敦敦謇愕謇正椒香驕豔肌栗驚犯敬向津吏繼任九寰爵賞憐牙悧齒攏撚緑珠免疫學描摸名古屋倪倪旁車盤糾判若水火淺末前時磬虡親生子女秋遊啟牖認爲軟揣山窮水絕世氏書槅子水器肅函癱子兔鬣閑望小山謝媒茶蟹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