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勑的意思、墨勑的详细解释
墨勑的解释
见“ 墨敕 ”。
词语分解
- 墨的解释 墨 ò 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一锭墨。墨汁。墨盒。墨迹。墨宝(珍贵的字画。亦用来尊称别人写的字、画的画)。 写字画画用的各色颜料:墨水。油墨。粉墨登场。 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墨黑。墨面(a.黑的脸色;
- 勑的解释 勑 ì 同“敕”。 笔画数:; 部首:力;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墨勑(同“墨敕”)是中国古代文书制度中的特殊诏令形式,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构成
“墨”指墨书,“勑”为“敕”的异体字,合称指皇帝亲笔书写、未经外廷审议的诏令。《古代汉语词典》记载,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李云传》,特指“不經有司,直接下達的帝王手諭”。
二、历史制度特征
- 文书形制:用墨笔书写于白绢,加盖皇帝印玺而不经中书省签发,如《唐六典》所述“天子墨勑,斜封付中书”。
- 行政效力:具有即时法律效力但程序简略,唐代曾引发“斜封官”现象,据《资治通鉴》载,景龙年间通过墨勑授官者达数千人。
- 权力制衡:宋代发展为“内降指挥”,《宋史·职官志》明确要求此类诏令需经三省复核方可施行。
三、文献应用实例
唐代李林甫《陈情表》云“墨勑旁午,中使相望”,《全唐文》收录的制诰文中,墨勑多用于紧急军务或特殊封赏。该制度至明清演变为“中旨”,但实际应用逐渐受限。
网络扩展解释
“墨勑”(也作“墨敕”)是古代中国政治文书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具体含义及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墨勑”指由皇帝亲笔书写或直接发出的诏令,通常未经正式程序(如中书省审核用印)。其中:
- 墨:指用墨书写,强调非正式程序或直接手写性质。
- 勑:同“敕”,即皇帝的诏令、命令。
2.历史背景与用途
- 非正式性:墨敕常绕过常规行政流程,用于临时任命官员或处理紧急事务。例如唐代中后期,皇帝为快速任免官员,可能直接以墨敕下达。
- 政治影响:因缺乏审核机制,墨敕易被权臣或宦官利用,成为滥用职权的工具。如唐玄宗时期,宦官高力士曾借墨敕干预官员任免。
3.相关延伸
- 与“朱敕”对比:正式诏书需用朱笔誊写并加盖玉玺(称“朱敕”),而墨敕仅以墨笔书写,效力虽同但程序简化。
- 文学记载:唐代诗人元稹在《长庆集》中提及“墨敕”现象,反映其对社会制度的冲击。
4.注意事项
- 由于现存史料对“墨勑”的具体记载较少,部分细节可能存在争议,需结合具体朝代制度分析。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古代职官制度相关文献(如《唐六典》)。
别人正在浏览...
别作良图殡阶漕谷场地承宣沉潜刚克仇人相见,分外明白担干系灯节迭韵顶趟抖劲耳闻眼睹遏佚分宵干凈土高铁跪倒含诟候车话把吉丢疙疸劫迁疾风迅雷机群空落落亏点阔礼苦中作乐连朋灵草龙宾轮派逻巡谩尔梦梦查查木砻佩羹沛廷辟怪疲累七絃耆宿大贤日往月来山汉山泥升学松梯淘盆提梁托食吐万委蛇武昌柳憸人先日衔璅遐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