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蜂蜜浸渍。《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 唐 杜宝 《大业拾遗录》:“十二年四月 南海郡 送都念子树一百株……其子小於柿子,甘酸至美,蜜渍为粽,益佳。”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广南 有七十二子,皆果实也,蜜渍致远,人多不识赏。”
(2).指蜜渍的果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菽园杂记》:“ 陕西 有木实名榅桲,肉色似桃,而上下平正如柿……今京师市肆有蜜渍,以小瓶盛之肉如桃者,即此物也。”
(3).指蜂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崖胁有二小6*穴如鼻孔,羣蜂出入其中,蜜渍淋漓其下,乃崖蜂所巢也。”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蜜渍汉语 快速查询。
“蜜渍”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
用蜂蜜浸渍
指将水果、药材等食材浸泡在蜂蜜中,以达到保鲜、调味或药用效果。例如《太平御览》记载,唐代曾用蜂蜜浸渍都念子果实制作粽子。这一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常用于保存食材或提升风味。
蜜渍的果品
指经过蜂蜜腌制的成品,类似现代“蜜饯”。如清代文献提到陕西的榅桲果实蜜渍后成为京城市集的热门小吃,与中的“蜜饯”含义相通。
指蜂蜜本身
明代《徐霞客游记》中描述崖蜂巢穴下的“蜜渍淋漓”,此处“蜜渍”即指天然蜂蜜。
蜜渍法在现代烹饪中仍广泛应用,例如: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食谱或古籍原文,可参考、11的蜜渍柠檬做法,或、6的历史文献记录。
蜜渍是一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食物被蜜糖浸泡的状况,即蜜糖渍。当食物经过蜜糖的浸泡,会变得甜美可口,给人一种独特的口感。
蜜渍的拆分部首分别是虍和水,虍是具有虎的象形意义,而水则代表水的象形意义。蜜渍的总共有11个笔画。
蜜渍一词的来源较为简单,由蜜糖和渍组成。蜜糖指的是由蜜蜂吸收花蜜并经过加工后产生的一种糖类物质,而渍则指的是食物浸泡在某种液体中。因此,蜜渍就是食物浸泡在蜜糖中的意思。
蜜渍的繁体字为蜜漬,即保留了“渍”的原意,而将“糖”字改为细小的“漬”字。蜜漬这个词在一些繁体字地区仍然使用。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蜜渍字的写法稍有差异。蜜字的古写法为“蜜了”,而渍字的古写法为“涉”或“濕”。因此,在古代写作蜜了涉或蜜了濕。
1. 我喜欢吃蜜渍芒果,甜而不腻。
2. 这道菜蜜渍得恰到好处,口感非常丰富。
3. 奶茶里加了蜜渍的珍珠更有味道。
组词:蜜糖、蜜饯、蜜柚
近义词:糖浸、蜜浸
反义词:清淡、未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