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 毛 传:“昔者 颜叔子 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至, 颜叔子 纳之而使执烛,放乎旦而蒸尽,缩屋而继之。”后因以“缩屋称贞”颂扬对危难中的妇女不加侵侮的美德。《北齐书·废帝纪》:“ 颜子 缩屋称贞, 柳下 嫗而不乱,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缩屋称贞”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该成语形容在困境或危难中保持高尚品德,尤其指对处于弱势的女性不加侵犯的美德。核心包含两层意象:
成语源自《诗经·小雅·巷伯》的毛亨注解。据记载,春秋时期,颜叔子独居时,邻家寡妇因房屋被风雨摧毁前来求助。他让妇人执烛照明,柴火燃尽后甚至拆屋取木续燃,终夜保持礼节,未越雷池一步。这一故事成为“缩屋称贞”的典故来源。
该成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慎独”精神的推崇,尤其在男女相处方面强调礼法与自律,成为中华伦理观念的一个缩影。
如需了解更详细的典故背景或例句,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北齐书》相关注释。
《缩屋称贞》是一种谚语,意思是指一个人过分拘谨,小心翼翼,不敢放开自己。
《缩屋称贞》可以拆分成以下部首和笔画:
缩:缶(缶字部),共七画。
屋:尸(尸字部),七画。
贞:豕(豕字部),八画。
《缩屋称贞》这个谚语最早出自《论语·子罕第八》章节,原文是:“缩要称贞,犯而不校。”其中的“缩要称贞”就是指一个人过分拘谨,小心翼翼。
《缩屋称贞》的繁体字为「縮屋稱貞」。
在古时候,「縮屋稱貞」这个谚语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变化。
他过于缩屋称贞,总是担心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缩头缩脑、称贞作直、缩步以泄愤。
小心谨慎、拘谨。
放纵、随心所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