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从星的意思、从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从星的解释

谓月球视运动进入箕、毕二星的天区。《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周秉钧 《尚书易解》卷三:“ 郭嵩燾 《史记札记》卷四曰:‘月入箕则风,入毕则雨,风雨者,天之所以发生万物也。而月从星之好以施行之。以喻宣导百姓之欲以达之君。《孔传》以为政教失常以从民欲,大失经旨。’按 郭 説极是,此喻群臣之从民欲,当润泽斯民。”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唐 刘禹锡 《和崔舍人玩月》诗:“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天文、星象文化进行解读,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一、字义分释

  1. “从”

    《说文解字》释为“隨行也”,本义为跟随、随从,引申为次要或附属之意。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卷八·从部。

  2. “星”

    泛指天体星辰,古代常将星象与人事吉凶关联,形成星占体系。

    来源:《周礼·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


二、“从星”的完整释义

  1. 指附属主星的次要星辰

    古代天文观测中,将亮度较高、位置显著者定为主星(如北斗七星),周围较暗或移动的星体称为“从星”。

    例证

    《史记·天官书》载“辅星明近,主佐昌”,其中“辅星”即北斗第六星的从星。

    《晋书·天文志》亦将紫微垣诸星分为“主星”与“从官”。

  2. 星象学中的凶兆象征

    若从星异常(如亮度突变、偏离轨道),古人视为灾异之兆,如战争、疫病等。

    例证

    《尚书·洪范》孔颖达疏:“从星者,谓月行历二十八宿,星有风雨之变则从之”,指月行遇特定从星将引发气象异变。


三、文化引申义

“从星”在文献中亦隐喻“臣属”或“依附者”,如《后汉书》以“众星拱北辰”喻君臣关系,从星即指辅佐君王的臣子。


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
  2. 《晋书·天文志》(唐·房玄龄等撰)
  3.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疏)
  4. 《后汉书·天文志》(南朝宋·范晔撰)

    延伸阅读:

网络扩展解释

“从星”是一个源自古代典籍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天文现象和引申义两个层面解释:

  1. 天文现象释义
    指月球在视运动中进入箕宿(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和毕宿(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天区。古人观测天象发现,月行至箕宿时会引发风,至毕宿时则带来雨,如《尚书·洪范》记载:“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 箕宿:属东方青龙七宿,象征风;
    • 毕宿:属西方白虎七宿,象征雨。
  2. 政治隐喻引申义
    清代学者郭嵩焘在《史记札记》中提出,“从星”暗喻“群臣顺应民意,君主需体恤百姓需求”,即通过自然现象类比君臣与百姓的关系。例如《尚书易解》提到“润泽斯民”,强调执政者应疏导民愿、施行仁政。

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文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现代日常较少使用,偶见比喻事物顺应趋势发展的例句,如“种子基金从星星之火转为燎原之势”。

以上解析综合了《尚书》原文、古代注疏及现代考据,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洪范》篇或周秉钧的《尚书易解》。

别人正在浏览...

柏成子高柏屏苞裹保健功边图比邱不上财择侈傲楚祠槌仁提义春霆辍翰词谱翠簟粗面粉答答战癫癫倒倒邸抄顾仲彝汉纲汉甘露鼎诃诮红颜花甲子虎贲捷雷不及掩耳净室咎戒鞠礉寇害老宋体连璅流射六阳留影偏记漂洗铺谋定计清汉屈害穰穰三肘闪躲删缉事急无君子寿星老儿蜀秫讼阋随波逐尘锁颐天寿同族臀杖外厉内荏妄为武刑闲言淡语小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