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密奏折。 清 端方 《請平滿漢畛域密折》:“密摺瀝陳,仰祈聖鑒事。”《文史知識》1985年第11期:“ 朱壽朋 從中采集廷寄上谕和密折,編入《光緒朝東華錄》中。”
“密摺”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指秘密奏折,主要用于古代官員向皇帝直接呈遞機密事務的文書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密摺”由“密”(秘密)和“摺”(同“折”,指文書)組成,意為密封的機密奏章,内容通常涉及敏感政務或官員間的檢舉。例如,清代官員端方曾通過密摺向皇帝建議消除滿漢隔閡。
曆史背景與用途
字義拆分
讀音與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制度細節,可參考《清史稿》或《光緒朝東華錄》等原始史料。
密摺(mì zh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細小的折痕”。它指的是紙張、布料或其他材料因多次折疊而形成的褶皺或折痕。
密摺的部首是手(扌)和紙(㠯),總共有11個筆畫。
密摺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由手旁和紙旁組成的。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密摺」,與簡體字寫法相同。
古時候的密摺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而常見的古代寫法是「密摺」。
1. 她用紙做了一個精美的密摺。
2. 書頁上的密摺讓閱讀變得更加有趣。
1. 密謀:暗中策劃或合謀的行為。
2. 密函:用于傳遞機密信息的信函。
褶皺、折痕、皺褶。
平整、光滑、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