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父母之丧。《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使御史大夫 郗虑 持节策命公为 魏公 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越在西土,迁於 唐 卫 。’”
(2).指帝王死于非命。 清 李天馥 《明景帝废陵》诗:“总无全盛时,一旦婴愍凶。”
"愍凶"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愍"和"凶"二字组成,多见于古代文献,尤指令人哀伤的灾祸或不幸事件。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古籍用例的详细解释:
愍 (mǐn)
来源:《说文解字注》《广韵》
凶 (xiōng)
来源:《尔雅》《尚书》
核心含义:指引发深切悲痛的灾难或不幸,多用于描述家国丧乱、至亲亡故等重大悲剧。
典型用例:
《晋书·孝友传》:
“(王裒)痛父非命,未尝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于是隐居教授,终身不仕,以愍凶为辞。”
此处“愍凶”指其父被冤杀之痛。
来源:《晋书》卷八十八
潘岳《杨仲武诔》(魏晋骈文):
“子之愍凶,曾未龀髫。”
指杨仲武幼年遭遇父丧。
来源:《文选》卷五十六
多用于哀悼文本(如诔文、墓志),强调灾难引发的道德悲痛,隐含对天命无常的慨叹。
已罕见于日常语言,仅存于古籍研究或仿古修辞中,需结合具体文本解读。
(注:因古籍原书无直接网络链接,建议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现代辞书可参考汉语大词典在线版或商务印书馆官网获取部分内容。)
“愍凶”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指父母去世的悲痛事件,属于古代丧礼用语。例如《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中记载汉献帝的自述:“朕以不德,少遭愍凶”,即表达幼年失去父母的哀伤。
特指帝王遭遇横祸或非正常死亡。清代李天馥在《明景帝废陵》诗中写道:“总无全盛时,一旦婴愍凶”,暗指明景帝被废黜并离奇死亡的史实。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古籍例句,可提供原文段落以便结合上下文解读。
百六阳九报罢暴怨编校笔直辰勾车戏螭蟠虬结愁思杵杖丛沓谠论侃侃电烫调罨子诋讼扶颠持危俘获诡毳殊章好客贺赖混碰假传圣旨江柱肩注进德脩业进贤拔能就辟口误酷狠老瓦盆廉节临使龙笛罗曼史茂绪蒙揜欧罗巴人种瀑布倩秀麒麟雏倾寤亲媚勤黾泉金区中缘赏静试心算禄宿学榻板天申节题库挽任宛蜒倭人先令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