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易·乾》:“君子进德脩业。” 孔颖达 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欲进益道德,脩营功业,故终日乾乾匪懈也。” 晋 张华 《励志诗》:“进德脩业,暉光日新。” 宋 秦观 《君子终日乾乾论》:“故凡乘势以应变,因时以立功,虽一听於自然,而进德脩业,未始不以自彊不息为主。”
“进德脩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n dé xiū yè,其核心含义为增进道德修养与建立功业。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该成语由两部分组成:
词源与出处
最早源自《周易·乾卦》:“君子进德脩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孔颖达注:“德谓德行,业谓功业。” 意指君子应内外兼修,以忠信提升道德,以诚心建立功业。
词形演变
“进德脩业”与“进德修业”为同一成语的不同写法(“脩”为“修”的古字)。现代多写作“进德修业”。
传统用法
古代强调道德与功业并重,如晋代张华《励志诗》中“进德脩业,晖光日新”,体现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贡献的双重要求。
现代意义
可引申为个人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内在品德(如诚信、责任感),也要精进专业能力,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进德脩业”强调内外兼修 的人生哲学,既需提升道德境界,亦需在实践中成就事业。其核心思想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尤其在教育、职场等领域常被引用。
《进德脩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不断进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能力。
进(辶+井,7笔)-表示向前发展;德(彳+音,15笔)-表示道德修养;脩(⺺+吕+土,12笔)-表示修炼;业(业,5笔)-表示职业。
《进德脩业》出自《孟子·告子下》,原文是:“进可以修其义,退可以躁其行;能使能者使之,其使之也脩(修)其道。为人君,命则脩(修)之;上是下,则脩(修)之;为臣子,则脩(修)之。”这句话意味着一个人应当在职业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進德脩業
进德脩业在古代汉字中写作“進徳脩業”。
他一直秉持着进德脩业的信念,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水平。
进修、业务、修养
涵养、提升、修身
停滞不前、颓废、放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