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涵和特点可归纳如下: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保障了国家统一,又实现了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地区事务的权利。
自治地方层级
分为三级:自治区(省级)、自治州(地级市)、自治县(县级)。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自治机关构成
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其中:
自治权范围
如需了解具体案例或法律条文,可参考中国政府网和青海民族大学党委统战部的完整政策解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中国国家制度中,为了保障少数民族的特殊权益和加强国家的统一,采取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领导的多民族国家在行政、立法、司法、财政等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的制度形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民(氏+4画)族(方盖+8画)区(阝+4画)域(土+4画)自(自+3画)治(言+5画)制(至+6画)度(广+4画)
来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1954年,************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繁体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古时候汉字写法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古字形式)
例句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权力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教育、文化等事务。
组词
区域、自治、制度
近义词
民族地方自治制度
反义词
中央集权制度
安刘百骸搬楦头表意不亚不知所错常羊嘲唱槎丫龀岁敕符楚弓楚得绰异赐几脞言访宇冯宫纷至沓来父本诡合孤栖坏分子虺頽掎拔赍操颉臯讥禁稽礼稷泽搕额冷话敛服理诵六一国际儿童节目疾昵道铺面骞越青旛青楼楚馆奇癖权用衢路栅极杀止生扭做世谚思土岁满坛山刻条几偷长徒辈土皷讬身歪歪趔趔微蒙吴石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