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bdicate;give up the throne]∶最高统治者让出统治地位
光绪皇帝被迫退位了
(2) [resign]∶泛指退出原有的职位或地位
老部长退位了,新部长还没到任
(1).退离所任的职位。《东观汉记·刘昆传》:“ 昆 老退位,以二千石禄终其身。”《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 廖 ( 马廖 )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
(2).特指帝王让位。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他看见了 清 朝的皇帝怎样退位,和接续不断的内战。”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们从 伦敦 的雾, 中国 和 英国 的小说、诗歌,一直谈到当时 英国 的 英王 退位和 中国 的‘西安事变’。”
“退位”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君主制国家中的统治者主动或被动放弃王位或皇位的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退位”字面意为“退出职位”,特指君主(如皇帝、国王等)不再担任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职务。这种行为可能出于自愿(如年老禅让)、政治压力(如革命或政变)或继承规则(如生前传位)。
现代仍存在君主立宪制国家,退位需符合法定程序。例如日本明仁天皇2019年退位,是日本200年来首次天皇生前退位,为此专门修订了《皇室典范》。
在非君主制语境中,“退位”可比喻其他领域领导者卸任(如企业CEO辞职),但此用法带有文学色彩,日常更常用“辞职”“卸任”等词汇。
退位常伴随权力更迭,可能引发政局动荡(如唐玄宗退位引发安史之乱后的肃宗继位危机),也可能平稳过渡(如英国爱德华八世1936年退位后由乔治六世继位,未影响国家稳定)。
需注意,“退位”与“废黜”不同:前者强调君主方主动或形式上的合法性程序,后者则指被强行剥夺权力。
《退位》是指君主或帝王自愿放弃权力或地位,让位给其他人或民众的行为。
《退位》这个词由部首“辶”和部首“宀”组成,共计12画。
《退位》这个词的来源是来自于汉语中的两个词汇组合而成。它包括了“退”和“位”两个字。在古代,君主或帝王在无法继续统治或遇到国家危机时,会选择主动放弃权力,这就是所谓的“退位”。
《退位》的繁体字为「退位」。
古时候《退位》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只是在字形上有些微差别。
1. 君主退位后,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
2.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君主不得已而退位的例子。
组词:退休、退役、退缩。
近义词:退让、让位。
反义词:登基、即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