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胡祆的意思、胡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胡祆的解释

唐 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信仰为胡祅,并在 长安 等地建有胡祅祠。 唐 韦述 《两京新记》:“西南隅,胡祆祠。 武德 四年所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河南府 立德坊 及 南市西坊 皆有胡祆神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胡祆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古代宗教传播与文化交流背景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指代祆教(琐罗亚斯德教)

    “胡祆”是“祆教”的别称,特指古代波斯创立的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该教因经中亚传入中国,而“胡”在古汉语中常指代西域或北方民族,故称“胡祆”。其核心教义崇尚光明与火,又称“拜火教”。

  2. 构词解析

    • 胡:泛指古代中国西北方的异族或外来文化(如“胡人”“胡服”)。
    • 祆(xiān):专为祆教造字,从“示”(神示)旁,表宗教属性。《说文解字》未录,见于《玉篇·示部》:“祆,胡神也。”

二、宗教文化背景

祆教于南北朝至唐代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唐代朝廷设“萨宝府”管理祆祠。其信仰特征包括:


三、文献例证

  1. 唐代典籍记载

    姚汝能《安禄山事迹》提及安禄山利用祆教仪式聚众:“潜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货计百万数……于群胡中得祆祠之法。”反映祆教在胡商群体中的影响力。

  2. 宋代词作中的意象

    张邦基《墨庄漫录》录北宋词人刘岑《题蒋山寺》诗:“胡祆神庙久荒凉,还见儿时塔影长。”印证南宋时祆教已渐衰落,仅存遗迹。


四、现代使用与辨析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第6册第1447页。
  2. 饶宗颐《丝绸之路与宗教交流》,中华书局,2012年,第78-82页。
  3. 林悟殊《中古三夷教辨证》,中华书局,2005年,第三章“祆教东传考”。
  4.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祆”字条。

网络扩展解释

“胡祆”是一个组合词,需拆解分析:

  1. “胡”
    通常指古代中国对北方或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如匈奴、突厥等),也泛指外来事物。例如“胡人”“胡服”等。此外,“胡”在宗教语境中可能与异域信仰相关。

  2. “祆”
    专指祆教(Xiānjiào),即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又称拜火教。该宗教起源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唐代文献中称其为“祆教”。其核心教义为善恶二元论,崇拜圣火。

  3. “胡祆”的合义
    结合两字,可能指由胡人传播的祆教信仰,或祆教在胡人群体中的实践形式。例如,唐代西域粟特人(属胡人)曾广泛信奉祆教,并在中原地区建立祆祠,形成独特的宗教文化融合现象。

  4. 注意点

    • 若为特定文献中的术语,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 若指人名(罕见),需更多背景支持。

建议:若该词出自古籍或学术研究,可提供具体出处以便精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晻忽犇腾碧云惨戮吃家饭屙野屎充历打击乐器得宠雕虚断根绝种飞瞰封外黼裘怪说管拘航天豪胜黑熊横贷鸿等圜舍环宇火道戛击监造胶附焦瘦酒篘开濬克肤可作口栈逵巷缆掣兰缸灵鲲麻花亮妙鬘内恕尿盆儿抛荒偏累栖鸟求死不得阙口鸲鹆舞人云亦云沈鱼色湿答答输赢思王松麈挑逗唾绒晩学生威让无可柰何闲拔先见之明小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