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逃跑投降。 清 丘逢甲 《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诗:“故将逃降出新将,得相从者皆风云。”
“逃降”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逃”和“降”两个动词组成,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既逃跑又投降的行为,即先逃离原处(如战场、阵营等),随后向敌方或对立势力投降。该词多用于历史或文学语境中,带有贬义色彩。
结构分析
文献例证
清代丘逢甲在《海军衙门歌同温慕柳同年作》中写道:“故将逃降出新将,得相从者皆风云。”此句通过“逃降”讽刺旧将领的失节行为,侧面反映历史背景中的军事变动。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较低,多作为古语词保留在词典或学术讨论中。需注意与单纯“逃跑”或“投降”的区别,其核心在于两种行为的连贯性。
逃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部首“辶”和“降”。
“逃降”这个词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逃和降。
部首“辶”表示与行走、运动有关,常用于表示与移动、前进有关的汉字中。
汉字“逃”由部首“辶”和声旁“兆”组成,共有8画,读音为“táo”。其中,“兆”表示动态的意义,与“走向”、“逃避”有关。
部首“降”表示与下降、屈服有关,常用于表示与往下、收敛、降低有关的汉字中。
汉字“降”由部首“辶”和繁体字“夅”组成,共有10画,读音为“xiáng”。其中,“夅”表示人下来的样子,与“降低”、“屈服”有关。
《逃降》的字义来源于古代对罪犯的处罚方式,即被迫下山,接受处罚,屈服于法律的权威。
以字义为基础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中,“逃”字的写法为“遞+(走主)”。
例句:“罪犯在经过长时间的追捕后最终还是逃不过警方的追击。”
组词:逃亡、逃遁、逃离。
近义词:逃走、逃脱、遁入。
反义词:投降、顺从、归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