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ze;be vast and hazy] 迷蒙,迷茫
高低冥迷。——唐· 杜牧《阿房宮賦》
(1).陰暗迷茫。 宋 史達祖 《绮羅香·春雨》詞:“盡日冥迷,愁裡欲飛還住。” 明 徐渭 《雨》詩:“一雨連秋夏,無朝不冥迷。”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雪》詞:“密灑征鞍無數,冥迷遠樹。亂山重疊者難分,似五裡濛濛霧。”
(2).迷糊。形容因過度悲傷而神智恍惚。 宋 葉適 《除工部侍郎謝表》:“臣昨承君命而趨走,遽罹家禍之悲傷。當其冥迷,仍復顧省。”
“冥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迷蒙、迷茫
指事物或景象模糊不清的狀态,常用于描繪自然景觀的朦胧感。例如杜牧《阿房宮賦》中“高低冥迷”,形容宮殿群在視覺上的錯落迷離。
陰暗迷茫
強調環境或氛圍的幽暗與混沌,如宋代史達祖《绮羅香·春雨》中“盡日冥迷”,描寫陰雨連綿的晦暗景象。
神智恍惚
引申為因過度悲傷或情緒沖擊導緻的精神恍惚狀态。如宋代葉適《除工部侍郎謝表》提到“當其冥迷”,描述因家禍而陷入的恍惚心境。
部分網絡資料将“冥迷”解釋為成語,但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未标注其為成語,建議以傳統釋義為主。
冥迷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混沌、迷茫、失去方向或困惑。它由“冥”和“迷”兩個字組成。
部首:冫冖(冫在左,冖在右)
筆畫:12畫(冫4畫,冖8畫)
來源:冥迷這個詞源于古代的謀士和軍事将領對人類思想混亂、迷茫和困惑的描述。後來,它也用來形容個人困厄和困擾。
繁體:冥迷(沒有繁體字形)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采用了不同的書寫風格和筆觸。冥迷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稍有差異。
例句:他在困境中陷入冥迷,找不到前進的道路。
組詞:冥思、冥頑不化、迷惑、迷失、迷霧、迷茫
近義詞:迷惑、迷茫、困惑、陷入困境
反義詞:明确、清晰、堅定、得到啟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