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贤明的君主。《左传·成公二年》:“大夫为政,犹以众克,况明君而善用其众乎?”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还应雪 汉 耻,持此报明君。” 明 刘基 《拟连珠》之六八:“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
(2).舞名。 宋 乐史 《绿珠传》:“ 緑珠 能吹笛,又善舞《明君》。”
“明君”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明君”指贤明、有德行的君主,强调统治者具备智慧、公正、善用人才等品质,能够有效治理国家并造福百姓。例如《左传》中提到“明君善用其众”,唐代骆宾王诗句“持此报明君”均体现这一核心意义。
经典文献
延伸用法
“明君”一词以“贤明君主”为核心,兼具历史文献中的具体引用和文化延伸(如舞名)。其内涵强调君主的德行与治国能力,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重要概念。
明君一词指的是有德才兼备,明察秋毫,治国有方的君主。他具有聪明智慧、明辨是非、公正无私的品质,能够领导国家和民众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明君这个词的部首是日字旁,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是明(8画)和君(7画)。
明君一词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上的君主称号。在繁体字中,明君的写法为「明君」。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明君的古时写法为「明君」,字体呈现古朴华丽的形式。
1. 他作为一位明君,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2. 历史上有许多明君被后世称颂。
1. 阅人无数:指明君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才干。
2. 执政明君:指明君在执掌政权时具有明智和公正的执政方式。
明主、贤主、圣明、明智
昏暗、昏君、昏庸、冥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