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乐曲名。《吕氏春秋·古乐》:“ 商 人服象,为虐於东夷, 周公 遂以师逐之,至於 江 南,乃为《三象》,以嘉其德。” 高诱 注:“《三象》, 周公 所作乐名。”《淮南子·齐俗训》:“其乐:《大武》、《三象》、《棘下》。” 高诱 注:“《三象》、《棘下》, 武王 乐也。”
(2).日、月、星。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议谥》:“含精灵于五纬,驾贞明于三象。” 唐 韦表微 《池州夫子庙麟台》诗:“二仪既闭,三象乃乖。”
“三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分析:
乐曲名称
指周代创作的乐曲《三象》,用于赞颂功德。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周公驱逐商人后创作此乐,而《淮南子》则将其归为武王时期的乐曲。
天象代称
代指日、月、星三辰。南朝梁沉约在《齐武帝议谥》中写道“驾贞明于三象”,即以三象象征天体运行规律。
作为汉语成语,“三象”表示三个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或现象,强调数字“三”在中国文化中的完整性及吉祥寓意。例如,可形容并列的三种特质或并列事件。
家庭伦理层面
农村俗语“一家有三象,神鬼不敢撞”中的“三象”有两种说法:
墓葬文化层面
俗语“坟头有三象,子孙多富贵”中的“三象”可能指:
在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教育领域,“三象”被引申为对失足青少年的教育方针,要求以父母、医生、老师的角色进行感化,这一说法源自彭真提出的政策。
“三象”的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主要分为四大类: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类解释的细节,可参考上述标注的原始来源。
《三象》是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三个相同的对象或概念。这个词语的拆分部首是三个部首:一是“一”字的变形“丨”作为左边的部首,二是“人”字作为中间的部首,三是“目”字作为右边的部首。
它的笔画数为11画,其中包括左边的部首“丨”的一画,中间的部首“人”的2画,右边的部首“目”的4画和其他部分所构成的4画。
《三象》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指“三”表示数量,而“象”表示形象或者象征,意思是指有三个相同的形象或象征;另一种理解是指“三象”来源于古代佛教经典《大般若经》,其中有三个象征佛教修行的境界。
《三象》的繁体字为「三象」,拆分部首和笔画数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三象」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保持了相同的部首和笔画数。这是因为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字形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结构仍然保留了较为一致的特征。
以下是一些关于「三象」的例句:
1. 这幅画中展现了三象相连的形象。
2. 古代文化中常以三象象征天、地和人。
3. 他们三位都是相互呼应的三象。
「三象」的组词可以有「五象」「六象」等,表示有五个或六个相同的对象或概念。
与「三象」近义词为「三个同样的」、「三个相同的」。
与「三象」反义词为「单一的」、「不同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