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践冰的意思、践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践冰的解释

犹履冰。比喻处于险境。语本《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今臣与陛下践冰履炭,登山浮涧,寒温燥溼,高下共之,岂得离陛下哉!”《陈书·后主纪》:“惧甚践冰,慄同驭朽。”《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论》:“自谓践冰之虑已除, 泰山 之安可恃。”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践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践冰”字面意为“踏行于薄冰之上”,比喻处于危险境地或需极度谨慎行事。该词强调在险境中行动时需如履薄冰般小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二、出处与演变

  1. 语源:
    源自《诗经·小雅·小旻》中的“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简化为“践冰”。
  2. 典籍用例:
    • 《南史》记载:“自谓践冰之虑已除,泰山之安可恃”,形容自以为脱离险境后的松懈。
    • 《陈书·后主纪》用“惧甚践冰”表达对危机的极度担忧。

三、用法与场景

  1. 形容险境:
    多用于描述身处危险或需高度警惕的情境,如政治斗争、重大决策等。
  2. 强调谨慎:
    可引申为对行为谨慎的提醒,例如:“处理此事需践冰之心,不可草率”。

四、近义与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中的用例,可参考《诗经》《南史》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践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践冰”是一个成语,意指人在冰面上行走。通常用于形容行走的从容不迫、稳健自信,不畏艰险。

拆分部首和笔画

“践冰”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跳(跳石部)和冫(冰部)。笔画总共有12画。

来源

“践冰”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光武本纪》:“选手20人,悉践冰征北近昆明。”这是汉代对于匈奴的胜利征战的描述,意味着汉军勇猛善战。后来,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个人行动时的从容自信。

繁体

“践冰”在繁体字中写作“踐冰”。

古时候汉字写法

践字的古时写法为“踐”,冰字的古时写法为“冫”。古时候的写法在形状上稍有差异,但意义相同。

例句

1. 他在人生道路上践冰而行,面对种种困难从不退缩。

2. 将军带领队伍践冰而行,向着胜利的彼岸冲刺。

3. 面对生活的苦难,我们要像践冰一样坚定地前行。

组词

1. 践踏:脚踩。

2. 跋涉:艰难地徒步行走。

3. 冰雪:寒冷的天气和冰雪覆盖的地面。

近义词

1. 行走:前进,走路。

2. 步履:行走,脚步。

3. 踏实:稳定,扎实。

反义词

1. 迷途:迷失方向,不知所措。

2. 瞻前顾后:迟疑不决,缺乏决断。

3. 退缩:畏缩,不敢前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