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兵的意思、民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兵的解释

(1) [militia,people’s militia]

(2) 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人民武装组织。也称其成员

(3) 古时称列入兵籍,平日从事农业生产,战时应6*召入伍的农民

详细解释

(1).古时指乡兵,列入兵籍,有事则征召入伍。《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元年》:“ 董璋 閲集民兵,皆剪髮黥面,復於 剑门 北置 永定关 ,布列烽火。”《玉海》卷一三九引《庆历兵录》:“凡军有四:……四曰民兵,农之徤而材者籍之,闕者輒补,岁一閲焉。”《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可速招募民兵, 亮 自教之,可以待敌。”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公文》:“御边非参用民兵,不可习其地利,知贼虚实。”

(2).指民间组织的武装。

(3).今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的人民武装组织。亦指这种组织的成员。 邵子南 《地雷阵》:“组织民兵,他当了武委会主任,又改为中队长。” 邵子南 《地雷阵》:“吃罢饭, 李勇 就到中队部去,集合民兵,整理爆6*炸工具。”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民兵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民兵,指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性武装组织,也指这种组织的成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础释义

  1. 群众性武装组织

    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组建的、不脱离社会生产的群众武装力量。平时参与生产劳动,战时或紧急状态下执行军事任务。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军事大辞海》。

  2. 组织成员

    特指参加民兵组织的个人,需接受基础军事训练,承担国防勤务、维护社会秩序等职责。来源:《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历史沿革与制度特征

  1. 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已有类似民兵的乡兵、团练制度(如宋代保甲、明代卫所制),属寓兵于农的防御体系。来源:《中国军事制度史》军事科学出版社。

  2. 现代制度核心

    当代中国民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确立,作为"三结合"武装力量(解放军、武警、民兵)的一部分,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核心任务是支援作战、抢险救灾及治安联防。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三十条;《民兵工作条例》第四条。

三、法律依据与职能

注:引用来源以权威出版物及法律法规为准,部分文献因版权限制未提供链接,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民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和职能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综合阐述:

一、基本定义
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产群众武装组织,属于国家武装力量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与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并列)。其成员来自社会各行业,平时参与生产生活,战时或紧急状态下承担军事支援任务。

二、组成与选拔
•年龄范围:主要从18-45周岁公民中选拔,女性公民年龄限制为18-35周岁,特殊情况可放宽。
•人员构成:优先编组退役军人、党团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分为基干民兵(骨干力量,含退伍军人及训练人员)和普通民兵(基础力量)。

三、核心任务

  1. 战备支援:担负战备执勤、保卫边疆,并作为解放军后备力量随时参战;
  2. 社会服务:参与抢险救灾(如抗洪)、维护社会治安;
  3. 经济建设:带头完成生产任务,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历史与现实作用
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作出贡献,和平年代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例如疫情期间协助物资调配、灾时参与救援等。

五、法律依据
《国防法》第二十二条和《民兵工作条例》第二条明确其法定地位,依法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如需进一步了解选拔流程或具体案例,可查阅、4、7等来源的完整公告。

别人正在浏览...

安民告示餐刀残折出告反面触邪祠城辞邑翠衿大红日子鹅溪白繁旉风颷风鸢改操钢盔给札珪璋好头衡陈横构恍然若失黄丸换人奖项碱瘠讥诃谨谢久屈九畹季王块体赖昏了完柳幄鲁风鞵履屐间马克思列宁主义米南宫墨惨目瞪口张抛盘袍罩儿剽遬诮讥气纬乞言羣下取消陕甘赡洽舒释随文释义俗笼擿挡袜船唯喏蟱祫祭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