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迷邦的意思、迷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迷邦的解释

《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言 孔子 不仕,是怀其宝也;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从政,隐居不仕。《周书·儒林传·沉重》:“若居形声而去影响,尚迷邦而忘观国,非所谓也。” 唐 刘禹锡 《故荆南节度推官董府君墓志》:“居数岁,投老於南 荆 ,迷邦纵性,委和从化。”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岂终怀宝迷邦,谩説灌园避世。”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迷邦”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来源于古代经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含义

“迷邦”原指有才能的人隐居不仕,导致国家治理陷入混乱。该词出自《论语·阳货》:“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注:怀揣治国才能却让国家迷失方向,能算仁德吗?)

二、词义演变

  1. 原始语境
    孔子弟子认为,知识分子应当出仕,否则如同“迷邦”(使国家迷失方向)。汉代马融注解:“知国不治而不为政,是迷邦也。”

  2. 引申含义
    后世逐渐演变为对隐居不仕行为的委婉批评,如《周书·儒林传》中“尚迷邦而忘观国”,唐代刘禹锡墓志铭中“迷邦纵性”等用法均指远离仕途。

三、易混淆概念辨析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迷邦”理解为“国家政治混乱”,这属于误读。实际上,该词强调个人行为对国家的影响,而非直接描述国家状态。

例句参考


若需进一步了解《论语》中相关思想,建议查阅权威古籍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迷邦的意思

《迷邦》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一个迷失方向的国家或地域。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迷邦》的部首是辶,总共有10画。

来源

《迷邦》一词由国内学者创造,旨在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失去正常方向,难以发展的状态。

繁体

《迷邦》的繁体字为「迷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迷邦”可以写作“迷國”,表示迷失方向的国家。

例句

这个国家已经沦为一个迷邦,无法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组词

迷邦可以组成其他词汇,例如:迷邦主义、迷邦化。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迷途、迷失。

反义词

反义词包括明国、清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